小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76 例分析

【关键词】 小针刀 腰椎横突综合征 病例分析。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用封闭、按摩、中药、理疗等非手术疗法使症状缓解或消除,但症状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院应用朱汉章发明的小针刀疗法治疗173例 L3横突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6例,男59例,女17例,年龄16岁~58岁;门诊68例,住院8例,其中5例为APLD(自动经皮穿剌腰椎间盘切吸术)、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开放手术后发现,7例为其他疾病住院检查发现。有外伤史21例,无外伤史55例;单侧47例,双侧29例,横突尖部触及明显的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54例,病程20 d~25 a。并发症:髂腰韧带损伤21例,臀中肌损伤18例,棘间韧带损伤23例,棘上韧带损伤14例,腰肋韧带损伤8例。其中经过较长时间的封闭、按摩、理疗、中药等治疗未见好转,病情较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者12例(15.78%)。诊断依据:有外伤史或劳损史;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或可触及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屈躯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腰背强直,不能弯腰和久坐、久站,严重者行走困难,站立时常以双手扶持腰部,通过休息和各种治疗可缓解,但腰部活动过多疼痛加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1.2 治疗方法。

根据朱汉章教授小针刀疗法的操作方法:在L3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常规消毒后以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剌入,当小针刀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就出针,以创可贴贴上并压迫针孔片刻。一般治疗1次即痊愈,如1次还没完全治愈,尚存余痛。5天后再作1次治疗,最多不超过3次,术后嘱患者于2 d~5 d后作弯腰屈背活动,防止再度粘连影响疗效。对并发症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病程5个月~2 a,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无腰痛腰胀不适感,计52例(71.23%);基本治愈为久坐、久站或重劳动时仍有腰胀感。计11 例(14.47%);好转仍有腰痛腰胀感,症状减轻。能从事轻度劳动,不能从事重度劳动,计10例(13.15%);无效为症状无改善,共3例(3.94%),总有效率为 96.05%;治疗1次59例,2次12例,3次5例。本组治疗未发现并发症和副作用。

3 典型病例。

例1,女,34岁,个体。因反复腰痛2个月余,加重生活不能自理15 d入院。2个月前扭伤腰部在外院行按摩、推拿、中药等治疗,效果不佳,后予封闭治疗症状曾缓解,1周后腰部疼痛发作,影响睡眠及活动,经封闭治疗能缓解症状5 d~7 d。近15 d症状加重,虽经封闭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生活不能自理,说话引发腰痛。床上翻身比较困难,入院查轻触腰部皮肤都觉疼痛,L3横突尤为明显,有明显结节状,双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 伸肌力及下肢感觉功能正常,屈躯试验阳性,血液及CT检查正常。诊断为双L3横突综合征,经小针刀治疗3次而愈,随访15个月恢复原工作 。

例2,男,38岁,农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入院查未发现L3横突综合征,经APLD治疗并术后常规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甘露醇静脉点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消失。第3天出现腰痛症状加重,说话引发腰痛,床上翻身比较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检查体温、血白细胞正常,双L3横突压痛,有结节状,屈躯试验阳性,左髂腰韧带压痛明显,CT 复查腰椎间盘无异常,诊断为双L3横突综合征并左髂腰韧带损伤。第6天予小针刀治疗1次, 术毕患者行走自如,症状消失,治愈出院。随访8个月正常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4 讨论。

4.1 关于发病机制的探讨   腰椎具有生理前凸,第3腰椎位于其顶点,为5个腰椎的活动中心,成为腰锥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时的活动枢纽,故其两侧横突所受牵拉应力最大。由于这一生理特征,对加强腰部的稳定和平衡起重要作用。当人体作过多而持久的弯腰屈伸活动时,增加了横突尖部磨擦损伤其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腱膜,从而引起症状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