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态体量测算办法

商业业态体量测算办法。

商圈聚合系数(K)=规划面积 / 测算商圈可支撑面积

首先测算一个业态的可支撑面积(S),S=同期商圈消费支出 / 业态单位面积盈亏平衡点收入 × 商圈内同业的分流比例。例如,我们测算一个商圈餐饮业态面积是20000,而规划面积是5000㎡,则商圈聚合系数(K)=4。

商业聚合倍数(N)=该业态对外总体消费聚合量 / 商圈内消费聚合量,也即对商圈内及商圈外外的总人流聚合量(折合成消费量计算)与单纯商圈内的人流聚合量的比较倍数,例如果N=1的话,那么商圈外的人流聚合能力就是0;如果是1.5的话,那么,商圈外的人流就可能是商圈内的一半。它的相关因素是:

1、商业的整体吸引力;。

2、项目中某种业态的吸引力;。

3、商圈内同业竞争对手的分流能力或可替代性;。

4、其它可能引起商圈明显人流变化的因素。

商圈综合聚合系数(NK)。这个指标表明了一个业态规划的稳健性,该值越高,其稳健性就越高。例如,一个业态商圈聚合系数(K)=4,N=3的话,(NK)=12,则表明,该业态规划了预测人流的1/12。在规划中,必然有诸多商业预测与未来的现实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那么,一个商业业态规模稳健和保守可能会相对规避了这个风险。但是,规模过份保守,对商业聚合倍数又是不利的,这个要放在一个城市或区位的大环境中比较分析。例如一个有着较好主题的商业,即便在城市或区位中有或替代的主题商业存在,且规模较大,但因其主题差异性较强,号召力强,它一样可能脱颖而出。

业态规模“红线”。当我们测算一个业态稳健体量后,在建筑设计时,便在此体量之内设计规划空间,以达到不突破预测量的稳健目的,这个体量我们称之为业态面积“红线”。

人流与消费时间分布对业态规划测算人流的不均衡性对商业规划有着很大影响,一般规划方面考虑得不够仔细,最后经常导致商业的失败。比如,我们规划一个商业MALL,计划以餐饮娱乐带动购物,但结果是,餐饮娱乐确实做起来了,而购物却十分冷清,原因是什么?业态聚合人流的时间不统一,此商业餐饮人流都发生在了夜间,不能带动日间的人流,午间很少有人流出现。

还有人把商圈周围人口统一纳入到一个消费群体里面来,统一计算,这也未必是科学的,比如,一个新城区,主要人口均在区外上班,白天就很难形成人流,它会形成的可能是班后或假日人流,那么在规划时就要在这两个时间点做文章;一个商圈如果有很多写字楼存在而常驻人口很少的话,那么,它可能形成的多半是午休人流,或者也会形成假日人流。这些在人口调查中做好甄别非常关键。马太福星在商圈的人口成份与消费时间的调查与测算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到而科学的方法。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