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王维辋川诗两首

孙萍青岛学学院摘要王维《辋川诗集》二十首诗各有特色体现了王维山水诗创作高超水平。

《鹿柴》将诗、画、乐融体;《栾濑》则以然景写然心入无我境

王维使这组诗艺术魅力臻神境。

关键词诗有画;灵动;然心;无我境、《鹿柴》——诗、画、乐完美融合“鹿柴”“柴”“寨”栅栏、篱障。

辋川众多游鹿柴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虽处偏僻地却有其独特品格基才有这佳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二句“空山不见人”从正面描写空山杳无人迹但“不见人”是由山高林密肉眼看不到人可能并非是没有人山。

因“不见人”这并不真空山诗人感觉显得空寂清冷。

空寂清冷作者又紧接着写“但闻人语响”“但闻”二足见其它声息全无寓静动愈见其静以至有万簌俱寂感。

钱钟先生说“寂静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得愈觉其深。

”这种种描写“静”态诗句穿插组织诗人作品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山水景物充满趣和韵味幽静美。

寂静空山尽管杳无人迹但并非片静寂。

鸟语啾啾、虫鸣唧唧、风声瑟瑟、流水潺潺然声音应该是丰富多彩甚至能组成曲然交响乐。

诗人笔下切都杳无声息山林茂密不见人迹只听到偶尔传阵人语声。

这局部、短暂“人语响”却更反衬出山林全局、长久空寂

空谷传响愈见其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寂。

人语响空山复归万籁俱寂境界。

二句由二描写空山传语进而写深林返照由摹声到绘色。

诗人刻画了束斜晖透密林空隙返照林青苔上角画面

“景”“影”光线。

“返景”指是落日回光。

深林密布幽暗深邃而阴暗树林下生出青苔更突出了深林长年终日照不进缕阳光。

按照诗歌创作思路三、四句应该直接描绘深林阴暗、幽静、冷峭但诗人却特写夕阳返影照射进深林映照树底青苔上。

初看起似乎觉得这缕斜阳给幽暗深林带了丝亮光给阴冷青苔温暖甚至给整体深林环境带线生机。

但细细品味就会感觉到并非如。

当那线光影射入幽深阴暗树林斑驳陆离树影映照潮湿青苔上那片光影和那片片幽暗、阴冷就会构成种强烈对比深林幽暗凸显得更加强烈。

这瞬短暂“返影”非常微弱不仅不能带温暖与生机当它瞬消失接踵而至便是漫长无边黑暗。

全诗、二句用有声衬托空寂境而三、四句则是用光亮反衬幽暗境。

有声寂静、有光幽深特有境使全诗“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外“复照青苔上”句“复”值得细细体味“复”又二次或次。

太阳光亮穿深林照射青苔上场景天可能并非只出现这次但必定有定隔。

“复”便将诗人多次看“影照青苔上”场景隐含其。

空山深林杳无人迹诗人却独人看青苔或者说是直看唯有无聊赖人方能如打发。

深山风景处处除了诗直接描写青苔外透“复”我们可推想诗人必定还看其余风景而其余风景皆直接出现诗都隐含诗句背。

当景物身具有足够特色和魅力候诗人取景布局便更多地显示出画匠心该藏藏该露露通巧妙剪裁使这些景物特色更加鲜明。

李锳曰“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

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

诗人明明写山空寂却偏偏给山加进几声不知处人语;明明写林幽深却偏偏给林投入束夕阳余晖。

这反衬作用把空寂幽深山林写活了。

短短二十无不体现出诗人匠心独运诗反复运用对比手法使整画面更鲜明。

二“空山人语”动静对比。

三四“返景”明与“深林”暗形成鲜明对比并且“返景”丝光线是暖色調而光线外他处是冷色调构成冷暖色调补。

综合全诗首“空山”与树下角“青苔”形成对比。

画面色调冷暖补光线明暗对比与画面外动静对比相烘托使有限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空蕴含着无穷趣。

夕阳斜照下青苔山岚雾气色彩斑驳秋叶幽暗径上落叶。

这些很多人眼应是不值但王维却不会错任何刹那他敏锐地捕捉到它们将它们着以诗美。

王维诗人、画兼音乐而《鹿柴》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结合。

诗人以他特有画、音乐身份对光色、声音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刹那所显示出特有幽深静寂境界。

二、《栾濑》——无我境“濑”湍急水。

据陈铁民先生考证“栾濑概只是辋水段急流。

”明明只是段急流王维眼却有别样风采“飒飒秋雨浅浅石溜泻。

跳波相溅白鹭惊复下。

”[]“石溜”石流水。

前二句连用叠词渲染雨山溪清清冷冷气氛“飒飒”写秋天雨丝连绵和雨声细密“浅浅”写濑水清冽和流泻轻快都能得天然趣。

王维很善发现和捕捉然瞬即逝动人镜头。

诗正是诗人临水瞥“火急”捕获到不易发现特写镜头摄取白鹭被石上急流溅出水珠惊飞这有趣画面刻画得细腻传神。

王维善以细致笔墨摹形状物常以画入诗画面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突出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诗诗有画;观摩诘画画有诗。

”诗便是以画入诗佳作。

水流急急溜泻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颗颗晶莹跳珠。

白鹭正水流悠然觅食忽然溅起水珠像石子样击身上吓得它猝然展翅惊飞盘旋窥探确知并无外敌是场虚惊便又悠然飞落原处整画面精美雅致富有情趣。

三四连用四动词“跳”、“溅”“惊”“下”以连串分动作特写便使幽静冷清栾濑充满了活泼生趣。

“跳波相溅”“”则表明这里发生切生动变化并非是人安排而是然切都是然。

整首诗秋雨飒飒山溪急流跳波惊鹭看似切都动。

表面看很热闹然仔细体味却发现处处洋溢着静气息。

飒飒秋雨声惟有寂静环境才可以听到;白鹭因惊而起飞而复落惊落更是动静交替动静交替更衬出栾濑安宁与恬静;也惟有恬静与安宁土地才可让诗人悠闲地观溪急流与跳波惊鹭趣。

王国维曾将境分“有无境”和“无我境”。

“有我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无我境”不知何者我何者物。

钱钟先生《谈艺录》有精细论述“有不少诗人山水诗‘虽情景兼到但‘我与山水‘外仍判只以山水就我性情非山水见其性情故仅言我心如山水境而不知山水境亦有其心待吾心映发也。

”[3]诗人移情山水这类诗“皆不设身处地悬拟词”。

与相反有山水诗则“境界迥异”“要须留连光景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

物我相泯而我情已契。

相泯故物仍我身外可对而赏观;情已契故物如我衷怀可与融会。

”前类明显是“物皆着我色彩”“有我境”;类则属庄子“万物与我”“无我境”。

王维《栾濑》然景而无我影但诗人然景写心描写是然景物抒写却是我安闲情。

这便是“物如我衷怀可与融会”。

王维受禅宗影响颇深从诗我们还可体会到修禅者种禅悦刻身心愉悅安闲适对切外物不执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起忧乐不染尘念。

诗人这里所观照是不着任何色相然物境是没有人喜怒哀乐进入“无我境”派然和谐禅境。

诗歌觉得心灵呈现出虚静澄明貌。

三、结语《鹿柴》、《栾濑》两首诗人选取了游风景角以及刹那画面抓住了这两处游显著特。

《鹿柴》将视角投向了空山深林角落刻画了影照青苔画面诗歌有声有色有画是诗、画、乐完美融合。

《栾濑》捕捉然瞬即逝动人镜头白鹭被石上急流溅出水珠惊飞有趣画面以然景写心。

王维诗歌高超处便能写出“从心所有从笔下所无前有人道”风景。

正因如王维辋川各景留下这些精妙绝伦诗才会千古传诵甚至有秦少游以辋川图治病美谈。

参考献[](唐)王维撰陈铁民校《王维集校》北京华局008 7[](唐)王维撰陈铁民校《王维集校》北京华局008 [3]钱钟《谈艺录》北京华局985356 相关热词 赏析两首王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