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养生之道|郭沫若挖墓后的报应

中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伟大的作家郭沫若生于公元1892年,卒于1978年6月12日,享年86岁。

郭沫若是四川省乐山人。

郭沫若创造性的将古代史和古文学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路。

被称为古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不但如此,郭沫若还在众多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对哲学、考古学、甲骨文、金文及文学艺术都有深不可测的建树。

他曾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工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具大的贡献。

郭沫若养生之道是:一、长期坚持静坐,二、注意合理饮食

郭沫若认为,静坐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还可以防病健身,修养性情,使人能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他说“静坐于修养上最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的静坐

郭沫若86岁高龄,与自己长期坚持静坐是密不可分的,具体静坐方法如下所述:   一、呼吸。

吸长而缓慢,呼短而急促,宜行于不经意之间。

二、端坐。

身体部位:①头部直对前面,两眼微闭,牙关不相接,不紧咬。

②胸部后背微圆,前胸不必张开,心窍部位直凹下,两只手叉置在大腿上。

③腹部上腹凹下,臀部向后突出到最大部位,脚位两膝不并拢,可离开约八至九寸。

三、精神。

全不可用力,力点宜注意力集中在脐下(注:丹田)脑海里消除任何杂念,如杂念不能消除时亦不要勉强抑制。

四、时间。

中午以后13—14点之间最适宜,静坐时间最少30分钟。

静坐地点不分,无论是居室、办公室、电汽车上,随意可行,重在坚持

这套静坐术是他自己多年来坚持并自身体验总结出来的,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最适合。

其次就是在饮食上,郭沫若直到80多岁时,思维敏捷,大脑清析,一生都保持精力充沛,这些同他的科学的、合理的饮食分不开。

郭沫若还学过医,深谙养身之术,他从不讲究大补大滋,却十分注意饮食多样化,因为他是四川人,习惯以大米为主食,并兼食粗杂粮。

他生活膳食中无论是烧饼、饺子、面条发糕、馄饨、豆包表粥一律品尝,他吃的发糕中要掺进一定数量的玉米粉。

这样做要是粗细均衡,宜于消化。

郭沫若暑季选食的消暑佳品就是绿豆稀粥。

他吃菜讲究少而精,当然,他讲的“精”绝对不是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搭配得当的家庭小菜。

他多以素菜为主,不食过于油腻的荤菜

他认为自己一生最爱吃的就是海米炒芹菜、清炒油菜,荤菜就是清蒸鱼和醋椒鱼。

特别要说明的是,郭沫若喜欢自己亲手采摘一些野菜,还有一些中医中用的一些植物的叶子、茎和花来食用。

他用枸杞的嫩叶微煮,拦上蒜茸食用,还用木槿(音 )花煮清汤喝,再用二月兰(诸葛菜)和红薯秧子做成风味别具的菜肴。

郭沫若认为,野菜有清香味美,能调剂人的口味,调节人的肠胃和消化吸收功能。

郭沫若一生中常喝的饮料很简单,第一是面食的原汤,例如:煮水饺的饺子汤,煮面条面条汤,捞过饭的米汤等,用原汤化原食,第二是喜欢喝龙井茶,但茶沏的很淡,从不喝过浓的茶水,第三是节假日、逢年节喝一点葡萄酒,每次只喝少许。

其实,郭沫若的长寿之道对于现在的人,只要能注意到,也许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皇帝内经》所说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中国营养学专家认为,凡是以蔬菜和五谷杂粮为食者,可达到营养均衡,可使血液保持正常的偏碱性状态。

郭沫若饮食养生之道,就是合乎营养学原理,饮食多样化使他获得各种不同的营养成份,满足了自己的生长和健康需要。

按照郭沫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来说,他生活条件不比别人差,可他却经常吃些粗粮杂粮和野菜,这与他学过医,懂得合理调配食物营养知识很重要,便自己的体内营养保持自然平衡的需要,从而达到了养生、长寿的原理。

☆   (责编:飓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