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农村的商机 [朱总理话里藏商机,让我赚了一个亿]

机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抓住了它,它就能变成黄金,你放过了它,它就成为了石头!   许多人都梦想着敲开财富的大门,却苦干找不到机会。

本文主人公梁伯强在读报时,偶然发现了朱�基总理的一段讲话中蕴藏的商机

于是,他动起脑子,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将这种司空见惯、非常小器指甲钳做成了一个品牌,并将指甲钳专卖店开遍了全世界,而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亿万财富,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指甲钳大王”。

朱总理话里藏商机      30岁之前的梁伯强走南闯北打过许多工。

他一直埋头做事,却又默默无闻。

30岁时,梁伯强开始思索起自己的人生:三十而立,自己却一事无成,这种随波逐流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1998年4月7日,梁伯强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拿起报纸翻阅。

突然,一篇《话说指甲钳》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

文中写到:朱�基总理在接见全国轻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时,谈到了对指甲钳质量不满。

朱总理说,我没用过一个好的指甲钳刀,我们生产指甲钳,剪两天就剪不动了,使大劲也剪不断。

说完朱总理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指甲钳说,这是台湾朋友送的,我从上海一直用到北京,仍然非常好用(1998年4月5日《深圳特区报》)。

朱总理的这段话,梁伯强一连读了三遍,他想,一个小小的指甲钳能在总理心中挥之不去,可见这决非小事,这里肯定有市场空白点。

如果自己能做出质量过硬的指甲钳,填补市场空白,不就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吗?   梁伯强兴奋得一夜没睡,朱总理偶然的一句话,将他领到财富的山洞前,现在,他要去寻找“芝麻开门”的秘诀。

第二天一早,梁伯强买回一堆指甲钳生产模具,可是面对模具,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让他犯了难,指甲钳具体要用什么材料生产才能达到标准呢?通过查找资料,他了解到国内指甲钳五大巨头(天津“天”字牌,北京“京”字牌,广州“555”牌,上海“双箭”牌,苏州“双菱”牌)曾辉煌一时,梁伯强决定到这些企业去考察。

第一站,梁伯强选择了就近的广州“555”指甲钳厂,得知这家工厂早因负债停产了。

接下来的几家企业也是遭遇相同,那些辉煌一时的“巨头”几乎全军覆灭。

经多方打听,梁伯强得知那些企业破产后,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做起了指甲钳产品

于是,梁伯强开始了从江苏到浙江、广东地毯式的搜索。

最后来到广东阳江一家私营指甲钳生产厂家,为避免对方怀疑,他跟对方商量说急需一批指甲钳,他可以出高价,而且自己出钱购买材料,希望对方能为他加工。

在他的一再恳求下,对方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梁伯强买来了材料,在这里守了5天,亲历了指甲钳生产的全过程。

1998年7月的一天,梁伯强租车带着指甲钳产品匆匆往回赶。

暴雨狂风大作的夜晚,车子在急刹中翻了个跟头。

受伤的梁伯强被家人接回了家,当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他摔伤了左腿,嘴唇破裂,还崩掉了一颗牙。

父母和妻子劝他不要再折腾下去,可是梁伯强哪肯放弃。

三天后,他执意出院安排生产

半个月后,指甲钳生产出来,却还是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目标。

下一步该怎么办?猛然间,他想起朱总理提到台湾人送他的指甲钳很好用,于是,他想到了去台湾学习指甲钳生产技术。

可到了台湾,他才明白,台湾销售的指甲钳并非产自本土,而是来自韩国和日本。

其中,韩国的“777”牌指甲钳占据了世界指甲钳销量的首位。

梁伯强决心到韩国学技术。

“偷拳”传奇      初到韩国“777”指甲钳公司,梁伯强无法进厂区参观。

为达到目的,梁伯强只好说自己想代理产品,一开口进了30万元的货,研究搞懂“777”指甲钳所需用的材料和生产工序,可是生产设备和整个流程,梁伯强还是不能亲眼看到。

为了达到进厂参观的目的,梁伯强质量为由,一次一次“找碴”打击对方。

三番五次后,牛气冲天的韩国人被激怒了:“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绝对不可能!”一气之下,老板亲自带梁伯强参观了生产的全过程。

梁伯强“阴谋”终于得逞。

前后一年的时间,梁伯强将“777”指甲钳生产技术学到了手。

1999年,梁伯强倾其所有,在家乡中山小榄镇投资了指甲钳生产线,并注册成立了中山圣雅伦有限公司。

梁伯强胸有成竹,为即将面市的产品取名“圣雅伦”,并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小�鱼作为公司的标识。

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圣雅伦”的知名度,梁伯强很是动了一番脑子。

他想,自己没有背景,产品如何才能引起上层领导的注意?梁伯强想到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产品出来后,他便迅速将它送到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进行质量检测。

等待检测的日子让梁伯强忐忑不安。

终于,协会负责人打来了电话:“你的产品确实很精美!可是锋利度达不到要求!”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梁伯强凉透了心。

他这才明白,从韩国“偷”学来的技术还只限于表面,真正达到高品质的细节他并没有完全学到手。

梁伯强急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为攻难关,他请了国内各路专家来对指甲钳会诊。

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奋战,   两个月后,“圣雅伦”指甲铂终于得到了全国五金制品协会有史以来颁发的第一张“指甲钳质量检测合格证书”。

为了更快地传播属于中国自己的“圣雅伦”品牌,梁伯强在报纸上登广告征集广告语,非常小“器”成为传播“圣雅伦”品牌的广告语句。

而他那第一张“指甲钳质量检测合格证书”,更让他拿下了2000万元的汀单。

1999年9月,在北京展览馆“国际礼品展”上,“圣雅伦”与韩国的“777”相遇,意外的是,“圣雅伦”的“人气”居然比“777”还要旺。

朱总理在参观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时,国家轻工业局局长陈土能把参展的“圣雅伦”修甲套装送到总理手中汇报说:我国的指甲钳质量现在可以和韩国名牌产品相比。

朱总理打开盒子,十件修甲套装美容器件件精致,亲自试用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天晚上,梁伯强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活:“机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智慧创造财富,由财富成就梦想的时代。

无论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是中圆首富丁磊,他们无不是站在知识经济的最前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赢取商场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了今天的霸业,登上了事业的巅嶂。

您想成为他们那样的成功人士吗?您想拥有属子自己财富,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吗?那么,就请您放下自卑和胆怯,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为此,我们特为您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智慧财富”:专门讲述那些依靠智糠创造财富的创业街。

相信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故事能的,你抓住了它,它就能变成黄金,你放过了它,它就成为了石头。

”      “芝麻”开门      初战告捷,梁伯强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可是,要让“圣雅伦”占领市场,却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为了让产品进到各大商场零售,梁伯强亲自到全国各大商场攻关。

可是,这样努力的结果却没有带给梁伯强预期的效果。

产品虽然进入了商场,但销量一直上不去。

究其原因,梁伯强发现,“圣雅伦产品一直跟在韩国“777”后面模仿,虽然自己组织专家创新设计了几百个品种,但外观造型上的改变,实质上并没有自己的独特内涵。

从初期短暂的胜利中清醒过来,梁伯强感到了比创业之初更多的焦急和不安。

一次,梁伯强来到上海的一家大型商场,一对情侣在柜台前购买指甲钳,于是他在一旁观看,当他看到他们最终放弃“777”而选择了“圣雅伦”时,禁不住走上去询问原因。

年轻情侣告诉他说,“圣雅伦”虽然算不上最好,但它设计较新颖,具有时代感,所以就买了它。

和消费者的一席交谈,让梁伯强得很大启发,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误区:指甲钳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时代已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他要对指甲钳来一次“革命”。

2000年5月,梁伯强在网上寻求世界各国专家进行指甲钳六晶设计。

很快,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专家和艺术家组成了“圣雅伦产品的开发设计智囊团、设计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指甲钳专利新产品

新产晶符合潮流,注重个性和人文关怀,具有观赏性、趣味性,从功能和结构上进行了根本的改变。

根据年轻女性的追求美的需求,梁伯强指甲钳与华妆用品相结合,在套盒中配以肩笔、粉刷、镜面等,使护理功能更加趋于完善;许多父母在给小孩剪指甲时,害怕不小心会让乱动的小孩手指受伤,根据这种心理,梁伯强开发了小孩专用的指甲钳……梁伯强指甲钳进行着“革命”,一鼓作气开发出200多个产品,对指甲钳的功能进行细化和提升,使之由一种简单的工具变成一种个人护理用品。

指甲钳的“革命”让梁伯强度过了企业的潜在危机,他重新将新产品定位于个人护理的中高档市场,以自己独特的产品特性彻底区分于“777”牌产品,占领了全国各大商场

2000年6月,梁伯强在香港设立了第一家“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专卖店,他立下大志,要将“圣雅伦指甲钳做到全世界。

一年时间下来,梁伯强单枪匹马,在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瑞士、意大利等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建立了17个“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专卖店。

到2001年底,“圣雅伦指甲钳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产品在全国400多个商场销售,并成为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进入世界指甲钳行业前三甲。

2002年5月,应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之邀,梁伯强自己的创业经历为学生们作MBA商战案例演讲。

面对数百位工商管理硕士和众多专家、教授及行业人土,只有高中学历的梁伯强的讲演博得了阵阵喝彩。

当一位大学生问梁伯强成功秘诀时,他用简短的话总结了自己的成功:得来的机遇,远大的目标,超人的意志,不断地学习,冷静地思考。

如今,已拥有亿万资产的梁伯强指甲钳行业堪称痴迷,他有着许许多多的想法,将来他想建一个指甲钳博物馆,透过小小的指甲钳传播一种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社会留下一点精神的财富

世界为每个人储存了足够的潜力空间,它在你的举手投足中渐次打开、打开的过程就是惊喜的过程。

只要一路前行,就会达到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顶峰,这就是梁伯强成功的秘诀。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