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柏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配方试验】轻基质网袋容器

摘 要:基质网袋容器袋子原料分别采用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不同的比例配制,基质网袋容器袋子采用点播,试验A的基质网袋容器袋子萌芽率比B、C、D、E、F、G、H、I的基质网袋容器袋子萌芽率平均高0.3% 苗木生长高度平均高5.7%,苗木径粗平均大9.8%。

关键词:福建柏;轻型基质;容器育苗;基质配方;技术试验      中图分类号:S79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68—03      1 引 言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是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主要造林树种。

其树形美观,树干通直,高达30m,胸径80cm。

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具有菌根菌,穿透能力强,能耐干旱,耐瘠薄,抗风力强,病虫害少。

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每年造林300~500hm2,现有福建柏立林木1200hm2。

几年来,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为了提高福建柏优良种子育苗苗木质量,苗木造林的成活率,对福建柏种子育苗采用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配方试验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是在普通容器育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育苗技术,笔者根据福建柏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特征,对福建柏种子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配方,采用杉木屑、火烧土、森林表土、黄心土、钙镁磷等不同的比例配制,对基质配方发酵的轻型营养土进行育苗技术试验,为推广福建柏种子育苗苗木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早日郁闭成林,现总结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配方技术试验,为今后发展林业生产育苗繁殖提供参考。

2 试验地的选择      2.1 圃地的选择   圃地选择于安溪半林国营林场里口工区公路下的农田,此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日照较短,具有偏荫平坦的地方,便于管理,适应福建柏种子轻型基质网袋容器基质育苗,有利福建柏轻型基质网袋容器基质苗木生长,距造林地近,有利苗木的运输。

2.2 圃地准备   圃地准备应在装袋3d前完成,床作高5cm,床宽1cm,床与床之间宽32cm,床长10m,床面要求平整压实无积水,整地做床(A、B、C、D、E、F、G、H、I)9床。

各床的基质营养土配置原料各不相同。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基质土配制   基质营养土根据不同的试验需要而配置,以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不同的原料比例而配制成的。

基质土配置后,要经过15d的发酵,才能形成较轻的基质营养土(见表1)。

3.2 试验方法   3.2.1 装袋与搭棚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装在营养袋子里,要装紧又装扎实,然后把装好的营养袋放在床面上,并将营养袋排整齐挤紧。

营养袋是用塑料薄膜做成的�色袋子,袋长与宽为14cmх10cm,距袋底2~6cm处,打6个小孔,预防长期下雨时积水造成烂苗。

轻型基质网袋放在床面上要排整齐,袋子袋子之间要挤紧,每床袋子排好之后要喷水,使袋子里的土壤湿透更压实,床面袋子全部排好完成后。

然后搭棚,搭棚要用塑料遮荫网,效果较好。

搭棚一般的高度80~120cm。

3.2.2 种子处理与播种   (1)种子处理。

福建柏种子处理一般用温水浸种。

先把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min后,再用清水洗干净。

然后放在45?的温水里浸种,让温水自然泠却浸种24 h 后,再把浮在水上面的劣种捞去,又换清水再浸种24 h,而后捞在箩筐里沥水,放在通风的地方催芽。

每天早晚用温水喷洒,并把种子轻轻均匀翻动,观测有20%左右的种子露出白嘴出来时即可点播。

(2)种子播种。

种子点播时,先将袋子用清水喷湿润,1个袋子点播1粒,个别的袋子可点播2粒,预防有的袋子种子点播后没有萌芽出袋,可移植补植。

整个床种子点播后要覆盖上一层基质营养土,覆盖厚度一般1cm左右,以不见为好。

整个基质营养土覆盖好,再喷洒清水,使种子播种后,不会脱水,确保种子生根萌芽。

3.2.3 苗间管理   (1)水分管理。

种子播种后,为了促进种子萌芽及时生根发芽,要保持床面具有一定的水分,每天要喷洒2~4次,20d左右,种子就开始萌芽,25d左右种子萌芽出苗基本出齐。

(2)除草。

基质容器袋子内有幼草时,要及时拔除。

除草前,袋子要保持湿润,避免拔草时松动苗木,影响苗木生长

拔草后,再用清水喷透床面,使松动的苗木根系与基质营养土在一起,可减少幼苗死亡,提高苗木成活率。

(3)施肥。

福建柏苗木生长一般较慢,要幼苗出整齐后,35d左右才长出真叶。

在此,为了提高幼苗的迅速生长,苗木可喷洒0.5%的熟人尿水或0.5%的尿素水。

肥水喷洒后,再用清水喷洗幼苗叶面,预防肥水伤灼真叶。

每隔10d施肥1次,随着苗木生长,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渐增加,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4)苗间。

为培育壮苗,提高苗木生长质量,使每个轻型基质网袋袋子都有苗木,当苗木生长3~5cm左右,基质网袋袋子多株的就要移植,补植没有苗木基质网袋子。

补植前,要用清水喷洒袋子湿透,补植后,再用清水喷洒袋子,使苗木基质营养土蘸在一起,让补植的苗木能基本成活。

3.2.4 撤网   苗木生长60d之后,根据天气而定,在阴天或傍晚可撤去网袋,给苗木接触外界自然环境生长

4 结果分析      福建柏种子育苗采用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采用不同的原料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材料配方试验,做(A、B、C、D、E、F、G、H、I)9个床不同的配方试验,每个床配方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10m2。

苗木经过6个月的管理,观察基质网袋容器种子的萌芽出土,苗木生长状况,各试验床其苗木生长不同。

在每床的床面上选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袋子10个,各重复3次,取种子萌芽出土的平均值。

苗木经过6个月的管理,苗木长势良好。

在各床的床面中选取苗木生长均匀,高度和径粗基本一致的苗木10株,各重复3次,测量苗木高度、苗径粗、主根、侧根的长度,苗木的径、叶、主根、侧根的鲜重量,取平均数值(见表2)。

4.1 轻基质苗木不同的生长状况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基质配方采用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原料不同的配制,其配置轻基质网袋容器袋子的营养土原料不同,发酵的程度和肥力各不不同。

福建柏种子播种后,种子的生根萌芽,苗木生长状况各不一样,同样的经营管理(喷水、除草、施肥),其苗木生长高度,径粗各也不大相同。

4.1.1 不同苗高径粗   试验A的苗木生长高度为29cm,比B、C、D、E、F、G、H、I的苗木生长高度分别高0.4%、1%、3.2%、5.1%、5.8%、9.9%、9.4%、10.7%。

径粗为0.31cm,比B、C、D、E、F、G、H、I的苗径分别粗6.9%、6.9%、6.9%、6.9%、10.7%、10.7%、14.8%、14.8%。

4.1.2 不同的生长根系   试验A的苗木生长根系主根长为15cm,比B、C、D、E、F、G、H、I的苗木生长根系分别长1.4%、2%、2.7%、3.4%、5.6%、6.4%、7.1%、7.1%。

侧根长为5.2cm,比B、C、D、E、F、G、H、I苗木生长根系侧根分别长2%、6.1%、6.3%、10.6、10.6%、13%、13%、13%。

4.2 基质苗木不同的鲜重量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不同的原料基质配方试验,轻基质网袋A、B、C、D、E、F、G、H、I容器袋子里的营养肥力不同,各试验生长苗木枝叶茂盛,鲜,枝、叶、根系重量不一样。

4.2.1 苗木枝叶鲜量   试验A的苗木生长的枝叶鲜艳,径鲜重为10g比B、C、D、E、F、G、H、I分别重1%、1%、2%、2%、3%、3%、4%、4%。

鲜叶重为2.3g,比B、C、D、E、F、G、H、I分别长4.5%、4.5%、9.5%、9.5%、9.5%、15%、15%、15%。

4.2.2 苗木根系鲜量   试验A的苗木生长的根系主根鲜重为2.0g,比B、C、D、E、F、G、H、I分别重5.3%、5.3%、5.3%、11%、11%、11%、17.6%、17.6%。

侧根鲜重为0.6g比B、C、D、E、F、G、H、I分别重0.3%、0.3%、0.5%、0.5%、0.7%、0.7%、0.9%、0.9%。

5 结 语      基质袋子是林木生长的基础,苗木生长壮弱与基质营养土关系很大。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基质配方,采用不同的原料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不同的配制,其配置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袋子的营养土原料不同,基质发酵的肥力也不同,有所差别。

试验育苗床(A、B、C、D、E、F、G、H、I)9床,每床10m2,福建柏种子点播后,经过管理,种子的生根萌芽,苗木生长状况,每床的苗木生长高度、径粗、枝叶茂盛具有一定的差别,A床的原料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配制,与B、C、D、E、F、G、H、I床原料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杉木屑、钙镁磷等配制,其原材料之差别是黄心土和杉木屑。

福建柏适应酸性较强的黄壤和红黄壤林地生长,轻基质网袋容器袋子的材料配置黄心土比例少酸性少,苗木生长明显差别,基质网袋容器袋子的黄心土比例多酸性强,苗木生长明显,其效果好。

试验结果表明;轻基质网袋容器袋子育苗苗木生长,苗木生长良好,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青天.福建柏种子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15(4):24.   [2] 谷继成.城郊农村如何发展苗圃业[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0(10):56~57.   [3] 张福寿.福建省主要珍贵用材林树种造林技术实用手册[R].福建省林业厅,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   [4] 潘月芳,钟瑜,郝海坤,等.任豆容器基质实验[J].林业实用技术,2009,92(8):32~34.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