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人口为19.5亿_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更复杂敏感

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涉及更多群体的更重大利益,复杂敏感,北京作为首都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关注。

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界拷问:是否歧视外地人,是否公平,是否正义?      调控要对接好“三项工作”      “北京在控制人口规模过程中需要坚持包容和开放。

”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强磊表示,北京人口调控要取得真正成功,具体政策首先要经得起各方面拷问,确保有效避免引发重大争议和民怨。

一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与促进社会公平寻求平衡。

多位专家表示,控制人口与促进公平无疑存在矛盾。

北京如果限制外地孩子在京求学,这种限制越严,越有利控制人口,但又会被视为不公平和歧视外地人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认为,北京在控制人口规模过程中需要坚持包容和开放。

他说:“全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都是高度包容的城市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包容性是它应有的城市品质”。

二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体现依法行政和程序正义。

强磊表示,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具体政策措施,不能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冲突,避免引发大规模行政诉讼等司法风险,比如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政策就不能与教育法相冲突。

要做好充足的法律准备,比如实施居住证制度一定要以先完成地方立法为前提。

三是调控人口规模要靠加强协调来保障落实。

据了解,北京将在2010年底人口普查的数据出来后,研究制定人口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

专家分析,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首先要北京市协调出一个方案,并获得中央支持。

调控绝非简单“拒绝”和“驱赶”      “调控更需要解决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规划实施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等深层次问题。

”   “调控什么?不就是更严厉地拒绝更多外地人拿到进京指标和北京户口,更坚决地把流动人口驱赶北京、把老城区的居民驱赶到郊区?看来我的北京梦越来越渺茫了。

”记者一位梦寐以求想调进北京的朋友这样抱怨。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表示,北京调控人口绝非简单用行政手段实行“拒绝”和“驱赶”,调控包括综合使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更需要解决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规划实施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等深层次问题。

一是提高产业和就业“门槛”,减少人口需求。

北京市推广“顺义模式”。

顺义区的流动人口仅有其他区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主要是靠产业比较高端、本地人充分就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化程度减少对流动人口过度需求、在房屋租售等方面加强调控、对人口实行总量控制。

巫永平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口规模调控的根本途径,北京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不能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低端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要改造升级,提高就业“门槛”。

二是简化首都城市功能,分流人口

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港澳台侨工作顾问黄钺说,要解决北京人口、环境、资源失衡问题,应在调整资源配置上找出路,简化北京城市功能,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功能,将医疗、教育和经济等部分功能转移到其他城市

三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促进区域协作,转移人口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北京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教育、医疗、商贸等功能高度集聚,导致核心区人口饱和、交通拥堵。

北京对周边要素包括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应探索建立京津冀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实质性合作,以产业就业引导人口转移疏解。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