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乳腺疾病腔镜下手术临床观察

乳房为实质性器官,腔镜用于乳腺手术起步 较晚。

但经过10余年的探索,腔镜乳房手术已经涉及乳腺外科的各个方面。

乳房腔镜手术首先应用于乳房美容整形,现在腔镜乳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乳房良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在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治疗中,腔镜辅助下的皮下腺体切除及重建手术腔镜辅助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乳房腔镜外科可选择较隐蔽部位的小切口,减少对乳房外形的破坏,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模式。

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本院对乳腺疾病采用腔镜手术8例,作者对8例乳房手术进行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1例,年龄17岁;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女7例,年龄19~52岁;诊断为纤维腺瘤5例,恶性分叶状肿瘤1例,乳腺癌1例。

全部患者均经组织学病理诊断。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麻,平卧位,患侧上肢外展,肩背部垫高30°左右。

乳房及腋窝为实质性组织器官,“体腔”的建立为腔镜手术的关键。

脂肪溶解液配置为:生理盐水250ml+蒸馏水250ml +2%利多卡40ml+肾上腺素2ml。

作者采用方法为:(1)充气法经乳房间隙乳房肿瘤切除术:腋中线平乳头水平做1cm纵切口,钝性分离达乳房间隙,置入10mm troca,充CO2,建立乳房间隙气腔,气压维持7mmHg左右,置入观察镜,于腋中线该切口上、下各5cm处分别再各作1个5mm切口,置入5mm troca,分别置入超声刀及抓钳,进一步分离乳房间隙,从该间隙分开腺体,摘除肿瘤,术中可按压乳房肿块以帮助肿瘤定位。

作者对5例乳房纤维瘤行此手术,分别摘除肿瘤1~3个。

(2)牵引法经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作者对1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局切后采用此法。

按原乳晕旁切口切开,先常规用电刀分离皮下组织约3cm范围,用拉钩牵提皮瓣,从切口处置入观察镜及超声刀,分离皮下乳腺边缘,再分离乳房间隙切除整个腺体,保留乳头、乳晕,标本从切口取出。

(3)吸脂法皮下腺体切除术:皮下多点注射吸脂液200~300ml,10min后抽吸皮下脂肪,切口如(1),从10mm切口吸脂后置入troca皮下充气建立气腔,置入操作器械后如(2)方法分离腺体

最后将下两切口切开相连,取出标本。

2例用此法,1例男性乳发育症,1例考虑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腺体切除后,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乳腺导管内癌。

(4)术后处理:术腔均置负压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术后应用止血剂。

2 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1~2.5h;出血量50~150ml;与常规手术比未见明显增加。

并发症发生1例,为皮下腺体切除后乳头部分(点状)坏死,后自行愈合,全部患者未发生皮下气肿、出血、再手术等情况。

由于切口小而隐蔽,全部患者均获满意效果。

3 讨论 1992年Kompatscher[1]首先报道用腔镜技术将隆乳术后乳房内挛缩假体取出,此后腔镜辅助下的义乳植人式隆乳术逐渐获得发展,并成为美容整形外科的手术方法之一。

1995年Fried1ander[2]等首先报道将腔镜技术用于乳房疾病治疗。

他用腔镜和相应的器械在猪及尸体上进行实验性手术,包括乳腺腺体切除、腋窝淋巴结切除以及采用腹直肌进行乳房重建等。

提出这种技术可用于需要作整个乳房切除的较大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并建议该项技术用于乳房良性肿瘤切除

Kitamura[3]等报道了1例巨大乳腺纤维腺瘤的切除经验。

作者在腋中线上插入三个trocar,在皮下建立操作空间并通过充气维持。

此后作者采用同样方法进行了35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认为这种方法是乳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最佳选择。

Osanai[4]等报道了采用腔镜辅助的方法,经乳房间隙进行乳房良性肿瘤切除

尽管这一方法对较大或表浅的肿瘤切除困难,但对皮肤的损伤较小。

国内骆成玉[5]等首先报告用腔镜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切口微小、隐蔽,无明显并发症,美容效果良好。

本组5例乳房纤维腺瘤经乳房间隙手术及1例男乳发育症经腋下小切口手术均获满意效果。

腔镜手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国内外学者已有报道[6,7],1998年Tamaki[6]等采用经腋窝入路,在腔镜辅助下为1例肿块较小的乳腺患者进行了部分乳房切除术。

通过腔镜分离器械及双极电凝剪刀进行皮下分离建立操作空间,使肿瘤的广泛切除能够通过一个腋窝的小切口完成。

姜军[7]等报道了76例乳腺疾病腔镜手术的经验,在乳腺手术上采用了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根治术、腔镜辅助保乳术等。

作者对2例恶性肿瘤患者腔镜腺体切除,由于患者乳房小,腺体少,切除后外观几无影响,患者极为满意;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