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拍洪崖肩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   乍一看标题中的“漫游”二字,你也许会联想到“手机漫游”。

在古代“漫游”可是随性随意游玩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都把漫游当作一种时尚,尤其在唐朝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时代,漫游更是文人所崇尚的。

漫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他们或是外出求官或做官去宦游。

或是因戍边或贬谪到边境去边塞游,或是体现自己超凡脱俗而去隐游,或是游山玩水的山水游,当然还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神游

著名的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等都是漫游的热衷者。

尤其是伟大的“诗仙”李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漫游家”,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漫游的一生”。

从24岁(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开始,他就怀着“奋其智慧,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理想,“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上安州裴长史》),开始了他漫游兼谋求发展的“自助游”,东至金陵、扬州,北至洛阳、龙门、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江苏及浙江等地,足迹几乎遍布了近半个中国。

漫游的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作为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十分擅长“神游”。

这首《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便是首绝妙传神的神游佳作,也是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难得一见的咏茶诗。

这首诗便是李白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长安遭谗毁被放逐时,漫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与族侄中孚相遇,为答谢其馈赠仙人掌茶而作的。

李白的一生中,有两次漫游金陵

第一次是在自助游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后,南下道经岳阳,游洞庭后继续东游到庐山,再到金陵

在唐朝那会儿,李白应该也可以算得上当时文坛的“超男”了,在漫游江陵时,他居然见到了“资深”道人司马祯(曾受唐朝三代皇帝崇敬,唐玄宗曾召其到内殿传授经法,还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司马祯看了李白的诗文后,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遇希有鸟赋・序》),这也就是夸李白有“仙根”。

有这位“大腕儿”级别道长的褒奖,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李白自然喜不自胜,司马祯的欢欣鼓舞、老庄思想的强烈;中击和早年的任侠隐居,让他下定了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的逍遥境界。

第二次漫游到了金陵李白在栖霞寺与在江南云游的宗侄一玉泉寺僧人中孚(俗名李英)不期而遇。

族侄见到族叔,出家人虽尘缘已断,但人情还在,无以为赠,于是便以自己亲手制作的仙人掌茶送给族叔。

只道是茶禅一味,佛家因打坐参禅的需要,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茶和高僧的公案早已是汗牛充栋了,中孚便是其中一例。

中孚玉泉寺的高僧。

他除了通晓佛理、善于词翰以外,也喜爱喝茶,自然对茶也是颇有研究的。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他会吩咐小沙弥到玉泉寺周边采摘茶树鲜叶,制成仙人掌茶,施舍给过往的香客。

仙人掌茶可是好东西啊,它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三楚名山”――玉泉山山麓玉泉寺一带,玉泉山山势巍峨壮观,清溪翠谷,绵延起伏,溪流纵横交错,山间云雾缭绕,“山洞多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玉泉山因山麓右侧喷涌而出的珍珠泉而得名,泉水系来白玉泉山岩裂隙下渗的地下水,无数泉眼涌起串串水珠,喷珠跳玉,宛如颗颗珍珠,若在岸上静观,则“泉清珠错落”,而且泉水清澈晶莹,清冽甘甜,是不可多得的泡茶用水。

李白在本诗的序中所述,在玉泉山的乳窟中还有一种白蝙蝠,也就是诗中所描述的“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李白认为这种能活1000多年的白蝙蝠就是因为饮了乳窟中的水而长生的。

究竟珍珠泉是否真有这么神奇,是否真有这种仙蝠,我们无从得知,也无须得知。

总之,玉泉山的青翠、珍珠泉的清澈,赋予了制作仙人掌鲜叶原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就对了。

在“玉泉流不歇”的珍珠泉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碧如玉”,茶树生长在溪石中,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这不正与茶圣陆羽所描述的优质鲜叶原料“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唐・陆羽《茶经・一之源》)别无二致吗?这么好的产地环境,要是在现世,估计能通过“有机茶认证”。

生长环境好,鲜叶的内含物成分自然也就高,要不李白也不会说它“根柯洒芳津”了。

由于鲜叶的叶片十分肥厚,制成的茶自然是“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故日“仙人掌茶”。

这种茶不仅在外形上十分漂亮,酷似仙人掌,色泽银光隐翠,在香气、滋味上“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齿颊留香,与其它茶相比,更胜一筹,的的确确是过犹而不及。

更重要的是,喝仙人掌茶具有“润肌骨”、 “能童振枯、扶人寿”的独特功效,难怪玉泉真公采服了以后,80多岁了还“颜色如桃李”呢!李白品尝了之后,就更来劲儿了,一高兴就把刚离开长安时的郁闷心情给抛到九霄云外去啦,诗兴一勃发,就借茶发挥,开始神游了,用夸张的笔触说用这仙人掌茶似乎可以用来拍青城真人――洪崖先生的肩呢,这位洪崖先生是众仙中比较有“人气”的一位,历代文人中的诗文中少不了他的大名,如晋人郭璞在《游仙诗》中就有“左揖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的诗句,意即希望与神仙共享长寿。

茶诗中说的“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说的也是喝了仙人掌能长寿,与仙人共邀游的意思。

就这点来说,这境界比李白之后的玉川子在诗中所称的“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来得更形象,玉川子喝了茶只是觉得两腋生清风,而李白可以飞起来和洪崖先生勾肩搭背了。

李白由饮仙人掌茶由感而发,展开玉泉山珍珠泉神游之旅,到此便告一段落,回到现实中来。

仙人掌由于产量少, “旷古未觌”,显得弥足珍贵,中孚只给了数十片给李白

李白饮后旋即挥毫写下了上面的这首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首咏茶诗作为答赠。

同时这也是一首为仙人掌定名立传的诗。

从此,仙人掌茶就闻名遐迩了。

700多年后。

明代“公安派”诗人袁宏道和好友黄平倩在同游玉泉山玉泉寺后,在珍珠泉边闲聊品仙人掌茶, “闲与故人池上语。

摘将仙人掌试清泉”(明・袁宏道《玉泉寺》),说的也是如此。

此外,仙人掌茶也被明代的大医学家孪时珍收入了《本草纲目》中,被明代黄正一所辑录的《事物甘珠》目为全国名茶,在清人李调元所撰的《井蛙杂记》中亦有“品高李白仙人掌”的赞誉。

这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李白仙人掌茶,与玉泉寺共同经历了兴衰变迁,制作技艺虽曾一度失传,但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力,尤其是它与诗仙的这段渊源。

使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仅仅是印在书卷上的仙人掌茶,更是能见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喝得到的仙人掌茶。

从那扁平似掌、翠绿而白毫披露的仙人掌茶上,从那嫩绿清澈、香醇爽口、甘甜隽永的的茶汤中,从那沁人心脾、清香淡雅的茶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重峦叠嶂的玉泉山中,源清流洁的珍珠泉旁,有一位慈眉善目的僧人正和小沙弥在嫩绿滴翠的茶丛中充满禅意地采撷着鲜叶,还有一个道骨仙风的骚人和鹤发童颜的洪崖先生在茂密的山林中吟啸徐行,声音回荡在山谷,久久未散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