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肥水双促、适当稀植、科学施肥、湿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中浙优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浙优1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龙湾区于2003年引入,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种植,表现优异,深受农户欢迎,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

现将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农户参考。

1做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   中浙优1号属于籼型杂交稻种子,浸种所需时间较短,应采用间歇浸种方法,即先用清水或活水浸种2~3h,在水中捞起摊晾2~3h,再浸种2~3h,总共8~9h即可。

播种前抢晴天晒种1~2d,然后用强氯精药剂浸种消毒,以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可有效预防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由于龙湾区历年7~8月台风多发,9月下旬又常有冷空气,因此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期安排在9月17~20日。

中浙优1号感温性强,播种期到齐穗期历期基本固定,一般为93d,早播早插早抽穗,迟播迟插迟抽穗,在龙湾区只能作单晚种植,并且只有适时播种(6月15~16日)才能在最佳时机齐穗;迟于6月20日后播种,播种期至齐穗期历期延长,不能安全齐穗,引起迟抽穗、不抽穗或结实率下降,甚至翘稻头不结实[1]。

2肥水双促,育成多蘖嫩壮秧   中浙优1号要获得高产,培育壮秧是关键。

该品种秧龄长,要育成大苗多蘖嫩壮秧,具体标准如下:秧龄25~30d,苗高35cm,叶龄6.0~6.5叶,带5~6个蘖、无病虫[2]。

苗床基肥尿素150~225kg/hm2、磷肥225~300kg/hm2、钾肥112.5kg/hm2。

扎根出苗后,在灌薄水上秧板的同时(播后3~5d)撒施尿素75kg/hm2作断奶肥;秧龄长的看苗施接力肥,施尿素75.0~112.5kg/hm2;移栽前5~7d重施起身肥,撒施尿素112.5~150.0 kg/hm2。

还要及时防治灰飞虱兼治二化螟,以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分管理要做到:未出苗前水不上秧板,扎根出苗后,灌薄水上秧板;前期湿润灌溉,三至四叶期后灌水直到移栽。

3适当稀植,促大穗夺高产   根据多年试种示范表明,单晚移栽密度应比早、晚稻稀。

中浙优1号属大穗型组合,分蘖力中偏上,提倡单本插秧,株行距(23.1~24.7)cm×26.4cm,插15.0~16.5万丛/hm2。

此密度条件下,在单季晚稻集中连片区早插的宜稀,在单晚与连晚混栽区迟插的宜密,以有效防止群体过大、过早封行,病虫害重、个体生长不良的弊端,从而有利于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改善稻苗生长环境,发挥大穗优势。

4科学施肥,促早发稳长   单晚由于气候适宜,生长较快,总体施肥量要比早稻、连晚稻少。

依据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

中浙优1号需施标准肥33 750~37 500kg/hm2,增施磷钾肥,施磷肥300~375kg/hm2、钾肥112.5~150.0kg/hm2;基肥可用尿素187.5~225.0kg/hm2(保肥能力强的田多施,涂田、砂土田少施)、磷肥300~375kg/hm2、钾肥112.5~150.0kg/hm2,在第2次翻耕前混合撒施;追肥在插后7~10d结合除草治虫施下,施尿素150.0~187.5kg/hm2;穗肥施尿素75kg/hm2左右,做到看田、看苗于8月底至9月5日之间结合搁田复水撒施

具体做法:涂田、肥田不施或少施,瘦田、薄田、砂土田多施;嫩苗、旺苗不施,弱苗、黄苗应施或多施。

根据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肥田保肥能力强,基肥要多施深施;涂田基肥要以面肥为主,多施早施追肥;沙田漏水漏肥田要平衡施肥,少吃多餐。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