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税源专业化管理探讨

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管理规律,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积极实施专业方法,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税收专业化管理符合现代税收管理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是提高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专业化管理的出发点是科学化,落脚点是精细化。离开科学化搞专业化,就会丧失根基,偏离正确的方向;忽略精细化搞专业化,就会劳而无功,不能取得管理实效。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在专业化管理推进中,通过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的建立,达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目标。  

二是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和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改进现行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办法,逐步淡化综合类指标,不断细化分行业、分规模的专业化指标,逐步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征管质量效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管理类型纳税人,实施不同重点、不同方式、不同频度的管理,如对重点管理纳税人,侧重于税源分析监控和优化服务;对一般管理纳税人,重点放在对申报和发票管理评估控管;对巡查巡征类纳税人,突出户籍管理和定额核定;对日常检查类纳税人,主要是加强日常检查,对发现的税收违法问题实施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是发挥信息化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信息化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本支撑,是确保税源管理专业化发挥效能的关键要素。不断提高现有软件系统应用水平。加大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培训力度,以尽快适应软件系统的配套调整,熟练掌握新上线软件系统应用,保证正常有效运行。调整软件系统的职能、岗责、权限及流程,将全部业务事项统一到任务管理平台上,实现工作的自动推送、网上流转和流水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运转速效,降低工作成本,支撑专业化管理的运行。建设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整合纳税人、第三方和内部等所有税源信息,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查询统计、信息比对、分析评估信息应用功能,建设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适应“信息管税”条件下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满足不同层面、部门、人员的税源信息需求,不断提高信息分析和利用水平。  

四是加快专业化税源管理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实施分行业培训,优化税收管征人力资源配置,逐步建立适应专业化管理的专家型税源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升税收管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要抓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对人才进行科学分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高素质人才集中配备到税源管理部门和“一线”的税源管理岗位上,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特长。准确把握人才缺口,明确人才培养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培训,按岗位职责进行专业化技能培训,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要。要重点培养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