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王子蒲巴甲:好男儿一路坚韧走来|蒲巴甲加油好男儿

身陷狼群,父亲教他成功靠自己      1985年6月7日,蒲巴甲出生在川西甘孜和阿坝交界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的一个山谷里。

蒲巴甲在家里排行老二,他的上面有一个疼他的哥哥,下面有一个小他三岁的妹妹。

一家人都是草原上的牧民,每年就靠着种青稞、养牦牛、采花椒、挖草药为生。

就这样,蒲巴甲在牦牛背上一天天长大了,而家庭的贫困使蒲巴甲从小就饱受了生活的艰辛。

上学的时候,他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才能筹集到下个月的学费。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边读书边干活,小小的年纪就跟着阿爸阿妈在蓝天白云下挥动着鞭儿放牧。

1997年的冬天,12岁的蒲巴甲在一次放牧中不慎走失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牦牛,那可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啊!蒲巴甲冒着凛冽的寒风四处寻找。

夜色降临了。

茫茫的草原上只留下蒲巴甲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就在这时,天上又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大雪,温度降到了零下。

蒲巴甲拖着疲惫的身子在草原上艰难地寻找着,他又冷又饿又累,可是牦牛还是没有一点踪影,而空旷的草原上却传来了野狼一阵阵凄厉的嗥叫,冬天里的饿狼最为凶狠。

蒲巴甲恐惧到了极点,狼群越来越近,已经看得见狼群绿荧荧贪婪而凶狠的眼睛了……   “阿爸阿妈,快来救救我啊!”蒲巴甲哭了起来。

这时,急中生智的蒲巴甲突然想起阿爸曾经说过,“狼最害怕的是火光……”蒲巴甲急忙找来一些干枯的树枝堆在一起,抖索着从怀里掏出打火石,小心地将枯枝点燃。

一会儿,在他身边燃起了三堆熊熊大火,狼群看见火光停住了脚步。

蒲巴甲继续寻找着枯枝,可是……可是附近已经没有了,火势渐渐地小了下来,狼群又此起彼伏地嗥叫起来,张着大口欲扑向蒲巴甲……蒲巴甲顿觉眼前发黑,晕了过去。

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火塘边阿妈的怀里了,望着阿妈流泪的双眼,蒲巴甲喃喃地问道:“阿妈……阿爸……我……我没有……死吗?”“孩子啊,你没有死,这是我们的家啊,你看,你奶奶正在佛祖面前为你祷告,阿爸阿妈都在你的身旁啊……”坐在火塘边的阿爸发话了:“孩子,你是我们康巴草原的一只雄鹰,是我们康巴草原一条真正的汉子,是你用智慧赢得了时间,才让阿爸和乡亲们及时赶到赶走了狼群

蒲巴甲’在藏语中是胜利的意思。

记住,今后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切要靠自己!”阿爸的这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蒲巴甲的脑海里。

九寨沟里肯吃辛苦,打工他变歌手      2001年,蒲巴甲刚刚进入初中,但因家里很困难,蒲巴甲辍学了。

蒲巴甲一直向往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

这时,在九寨沟打工的表姐回到了家乡,她告诉蒲巴甲,在九寨沟有打工的机会,让他出去碰碰运气。

2001年,刚满16岁的蒲巴甲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来到了九寨沟

在表姐的帮助下,他在一家民俗文化村里当起了检票员,每月工资500元。

在领到工资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挣过这么多钱的蒲巴甲在心里欢呼着:“我能挣钱了,我能挣钱了!”他给自己留下了极少的生活费,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邮局将钱寄了回去。

想着阿爸阿妈收到汇款时高兴的样子,他兴奋得一夜未眠。

为了让家里人都能过上好生活,为了让妹妹能继续上学,蒲巴甲暗暗下定决心,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更多更多的钱。

蒲巴甲听说在成都只要你会唱歌,一晚上跑两三个场子没问题,那样,就能挣好多好多的钱。

蒲巴甲就在表姐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了成都。

大城市的繁华,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来自康巴草原的小伙子。

他满怀信心地要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闯世界,便与几个藏族小伙搭成了一个歌唱组合。

白天,他们穿着藏服四处打零工,晚上就一家一家地跑夜总会问老板要不要唱歌的。

渴了,就用饮料瓶装上自来水解渴;饿了,就在街边最便宜的小面馆吃上一碗面条;晚上,没有钱住宿,就在火车站蹲上一宿。

虽然受尽了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他没有放弃。

一心想寻找一个唱歌的机会,可是,他一次都没有成功过,不得不重回九寨沟继续打工生涯。

回来后,为了能多挣一点钱再去成都,蒲巴甲同时打几份工。

他在九寨沟做过保安、餐厅服务员、传菜员和洗衣工……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梦想,就是要像藏族人民喜欢的歌手容中尔甲一样,成为一位享誉藏族的歌唱演员。

然而,看一场容中尔甲演出的门票太贵了,他无力支付,只好买来容中尔甲的磁带,用表姐送他的旧收录机听,一句一句地模仿着,唱到动情之处,不禁大声地高歌起来。

蒲巴甲康巴草原粗犷的原始嗓音,使他在唱起藏族民歌的时候格外动情。

他的一位朋友听了他的歌唱后,很受感动,就把他介绍到容中尔甲的歌舞艺术团当了一名监票员。

得到这份工作,蒲巴甲高兴极了,能与自己的偶像零距离接触,能亲眼看到看书的偶像在舞台上表演和唱歌了。

在艺术团里,蒲巴甲做完了自己的分内之事后,就跟着团里的演员们一起练舞,一起练歌,也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也不管别人给他脸色看。

2003年是蒲巴甲命运转变的一年。

那年,艺术团在一次演出中,有一位伴舞的演员临时有事没能赶上,同事们都向容中尔甲推荐由蒲巴甲暂时代替他。

“救场如救火”。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蒲巴甲迅速化好妆,穿好服装上了场。

在这次演出中,容中尔甲注意到了蒲巴甲,又听他唱歌还有那么一股味,觉得蒲巴甲是棵好苗子,只要稍加点拨,这孩子准成。

容中尔甲的悉心指导下,蒲巴甲的歌唱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久,他就能上台为游客们表演了。

容中尔甲还将他升任为艺术团的独唱演员。

2004年,蒲巴甲与4位藏族小伙在容中尔甲的支持下,组成“高原黑”组合(后改名为“高原红”),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高原黑”大受欢迎。

2005年春节期间,“高原黑”被邀请到上海展览中心演出,随后上了央视《民歌中国》电视专栏,随即,“高原黑”收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邀请,一炮而红。

接受挑战,藏族小伙决定不放弃      2005年7月,九寨沟艺术节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这其中也有著名导演胡雪桦

为了给即将开拍的电影《喜马拉雅王子》寻找男主角,胡雪桦导演和摄影师侯咏在海选时就看过上千名演员,可是,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次,他们从云南、西藏一路看景过来,就是要为这部藏语版的《哈姆莱特》在藏区寻找一位符合角色要求的“原生态王子”。

2005年7月12日晚,胡雪桦九寨沟跑了很多的歌厅,最后到了蒲巴甲那儿,正遇上“高原黑”组合在大棚子里为游客们表演。

胡雪桦看到蒲巴甲时,这个有着异域风情的藏族小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演出结束后,胡雪桦导演蒲巴甲他们一群藏族小伙子在舞台上站成一排,把他和“高原黑”的另一个小伙子单挑出来,让他 们对着镜头合演一个“吵架”的小品。

那个小伙子总是忍不住笑,而蒲巴甲却挺自信,表演得很认真。

一个从来没有演过戏的人,对着镜头能这样放松,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使胡雪桦导演感到有些意外。

胡雪桦蒲巴甲愿不愿意拍电影。

蒲巴甲当然愿意了。

可是,蒲巴甲还在犹豫,他离不开九寨沟,也离不开“高原黑”组合。

容中尔甲告诉蒲巴甲,要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二天,蒲巴甲接到了导演的电话,要他到成都去试镜。

试镜结果,导演和摄影师都很满意。

然而,此时的蒲巴甲还没有看过10多年前的电影名作《兰陵王》,也不知道眼前这位风度潇洒的导演,就是中国首位留美电影博士和首位在好莱坞执导英文电影的大陆导演,也不知道那位与胡雪桦同行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摄影师侯咏。

签完约,蒲巴甲得知他将有3万元的片酬时,一下子惊呆了,3万元对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蒲巴甲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既高兴又特别想哭。

蒲巴甲没有任何演戏的经验,就连看过的电影也都有限。

他一直以为导演只是让自己演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到了成都后,才知道他是主演,而且演的还是王子

在集训排演《王子复仇记》时,演员们先用汉语对白,再用藏语对白。

对于连“川式普通话”都说不好的蒲巴甲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两个多月的训练结束后,蒲巴甲的台词表演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蒲巴甲说:“导演胡雪桦对我特别关心,他很喜欢我,我没学过表演,很多地方都不会,但是他从来不说我骂我,而是一直鼓励我。

”   但是,蒲巴甲还是觉得自己不适合演王子,他找到导演说,“我家里那么贫穷,让我去演王子,怎么演啊?太难了。

”然而,在胡雪桦导演的眼中,蒲巴甲身上分明蕴含着一种“王者之风”的气韵,导演要把这种“王者之风”展现在银幕上。

胡雪桦导演的调教和启发下,蒲巴甲很快完成了心理状态方面的调整,自信地担当起了“男一号”的重任。

从2005年10月到12月,经过将近3个月的辗转奔波,《喜马拉雅王子》终于杀青。

蒲巴甲的本色与角色合二为一,他饰演的王子拉摩洛丹,表演可圈可点,尤其是多场决斗戏、情感戏、心理戏都拿捏得体、酣畅淋漓,尽显王子风范,演绎了一个全新的藏版“哈姆莱特”。

《喜马拉雅王子》改变了蒲巴甲的命运,他得到了与胡雪桦导演的5年合约,也得到了去上海读书的机会。

2006年,蒲巴甲风尘仆仆地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在胡雪桦导演的帮助下,作为插班生,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藏族班,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艺术。

蒲巴甲在拍《喜马拉雅王子》时,得到了3万元的片酬,然而在交掉学费和其它费用后,只剩下6000元了。

上海的伙食出奇的贵,就算是学生食堂,蒲巴甲也无法承受。

虽然学校为他减免了一些费用,可是蒲巴甲还是感到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太大了,他担心学习跟不上怎么办?生活费没着落怎么办?为此,他曾想到过放弃。

可是,就在这关键的时候,他想起了阿爸的话,“蒲巴甲”在藏语中就是“胜利”的意思。

“是的,我,就是‘胜利’,我一定会胜利,我,决不放弃。

”   快没生活费了,蒲巴甲阿爸写信,阿爸说实在不行就把牛卖了吧,蒲巴甲赶紧回信,牛是全家的命根子,实在没办法他就回九寨沟,继续演唱挣钱。

可是,阿爸坚决不同意。

后来是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才渡过了难关。

直到现在,蒲巴甲还是无法接受上海的物价,他节俭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每天,在学校食堂快关门时候,他才匆匆赶去,买最便宜的菜。

从头学起,给自己加油赢得未来      就在蒲巴甲面临学业和生活的困难时期,一位老师向他推荐《加油!好男儿》的比赛。

蒲巴甲说:“老师一再鼓励我,又听说藏族也可以参加,我就报了名,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好男儿’是什么含义,也不知道要比什么。

当我走进重庆电视台演播厅初赛时,我的手都在发抖。

上台了,我想就唱自己民族的歌吧,淘汰了也心甘,这样一想就放松了,凭着一首《青藏高原》我顺利地进了重庆赛区十强。

”   蒲巴甲在“好男儿”的海选阶段时就被看好,被誉为“藏版王力宏”。

在比赛期间,无论是现代舞还是流行歌曲,蒲巴甲几乎都是从头学起。

在重庆赛区10进5决选中,蒲巴甲一举夺魁。

2006年8月26日,蒲巴甲以136万多短信票赢得“加油!好男儿”大赛全国总冠军。

舞台上,他戴上“王冠”,一位美女向他递过盾牌,“喜马拉雅王子蒲巴甲快步登上云梯,拿起那根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权杖”。

这是胜利者的荣耀,这是“好男儿”的荣耀。

在家乡,蒲巴甲的父母为了知道儿子比赛的情况,和全村人挤在一间黑暗的小屋子里,守着全村唯一的一部电话,等待着比赛的结果。

当儿子的电话打过来,母亲的眼里噙着欣喜的泪花。

母亲流着眼泪说道:“希望今后,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

”   新的人生已经开始,虽然蒲巴甲获得了《加油!好男儿》冠军,但是,他觉得自己最大的快乐还是站在舞台上,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唱上一首藏族歌曲。

蒲巴甲说:“我已经做好准备,将来要做刘德华那样的人,靠自己的努力。

成为娱乐圈的常青树。

”   编辑:张金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