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作者:柳朝阳 孙鹏 苗志 张涛 王建杰。

【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TUNE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动态观察川芎嗪脑缺血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灌注各时间点,与缺血灌注组相比,川芎嗪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而 bcl2 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脑缺血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 川芎嗪局灶性脑缺血凋亡;bcl2。

川芎嗪为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 tetramethylpyrazine, TMP),在体内吸收后,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大脑皮层、脑干、纹状体、海马、小脑和中脑等部位。近十几年来,TMP扩张血管的机制已有许多研究〔1〕。本研究采用川芎嗪干预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动态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以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川芎嗪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保护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及试剂。

川芎嗪注射液40 mg/2 ml(北京第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701),TUNEL染色试剂盒及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参照Longa等〔2〕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将栓线向外轻轻拉出,恢复供血,形成再灌注。手术动物清醒后,出现左侧Horner征、右侧前肢肢体无力、肌张力降低则提示MCAO模型制作成功。模型制作成功后,按照随机原则, 首先分为缺血灌注组(18只)和川芎嗪治疗组(18只),两组在脑缺血2 h后再灌注6、12、24 h共3个时间点各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治疗组大鼠在MCAO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40 mg/ kg;缺血组在相同时间点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3 标本制备。

灌注后相应时间点对各组模型动物以2 ml 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至深度昏迷,迅速开胸暴露心脏,以100 ml肝素生理盐水经主动脉弓快速灌注冲洗,随后以4%多聚甲醛PBS缓冲液(4℃,pH7.4)经主动脉弓灌注30 min。迅速取脑,冠状切开脑组织,取视交叉前后约0.5 mm处的组织,置于上述固定液中24 h。常规石蜡包埋,于视交叉处连续冠状切片,片厚5 μm,切片置于4℃保存备用。

1.4 TUNEL染色检测原位细胞凋亡   取已制备好的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脱水、双氧水处理、蒸馏水洗涤后严格按照说明书逐步进行,使用DAB显色试剂盒,着棕黄色为阳性细胞

1.5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蛋白表达。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逐步进行操作,胞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细胞

1.6 镜下观察。

400倍光学显微镜下每张切片随机观察5个不重叠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 果。

2.1 TUNEL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见表1和图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增加,缺血灌注凋亡细胞逐渐增多(P<0.05);再灌注各时间点,与缺血灌注组相比,川芎嗪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1)。表1 各组凋亡细胞表达(略)。

2.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情况。

见表2和图2。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增加,缺血灌注组bcl2阳性细胞逐渐减少(P<0.05);再灌注各时间点,与缺血灌注组相比,川芎嗪治疗组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表2 各组bcl2蛋白表达(略)。

3 讨 论。

缺血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溶栓和神经保护相结合。溶栓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再灌注损伤。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再灌注损伤,更好地保护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寻找研发一种有效、平稳、安全的神经保护药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以往的神经保护药物作用机制/靶点单一、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祖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整体观念的特点,中药又具有复方特征,可以作用于多靶点,而且中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传统中药。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