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 24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随机均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A 组)和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组(B 组)。

结果 两组患者骨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改善率及毒副反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 组与B 组骨病灶控制率分别为50%(6/24) 与 16.7%(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安全有效,是临床优选方案之一。

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转移; 药物治疗,联合; 二膦酸盐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30%~50%乳腺癌原发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以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尤易发生,并以骨转移为常见,且随之伴发的骨相关事件如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1]。

近来应用唑来膦酸联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收集资料完整24例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科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其原发肿瘤均经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检查ER、PR 阴性,且ECT骨扫描或CT、MR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肿瘤骨转移,单发或多发,有骨疼痛症状。

骨转移部位以脊柱(胸腰椎)最多见,有13例,肋骨转移8例,骨盆与肩胛骨转移各4例,其他部位转移3例。

估计生存期3个月;至少有一个可测量骨转移灶,能评定疼痛分级;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且治疗前4 周内未用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符合上述条件者24 例随机均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A 组)和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组(B 组),均为女性,平均48.5岁(32~66 岁)。

   1.2 治疗方法   A 组: 唑来膦酸4 mg 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100 ml 中静脉注射15 min;并以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方案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卡培他滨2500 mg/m2,第1~14天)。

B 组单独应用唑来膦酸,用法同前。

3周为1个周期,最少应用2个周期。

   1.3 观察指标   1.3.1 骨疼痛缓解 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各评价1次,按WHO疼痛分级标准分为:0级无疼痛;Ⅰ级:虽有疼痛但可耐受,无需药物止痛;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但一般镇痛药能奏效;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需用麻醉药物。

镇痛疗效评价显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2级;有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1级;无效:疼痛分级标准无下降或上升。

以显效+有效计算缓解率。

   1.3.2 骨病灶变化 治疗前1周内、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X线和骨扫描检查,按WHO关于转移癌疗效评价,标准分为4 级[2]:Ⅰ级,完全缓解(CR) :所有转移灶均钙化或消失,持续4 周以上;Ⅱ级,部分缓解(PR):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或钙化,成骨性病灶密度降低,持续4 周以上;Ⅲ级,稳定(NC):病灶无明显变化,至少在治疗开始8 周后评价;Ⅳ级,进展(PD):转移灶体积增大或出现新病灶

   1.3.3 生存质量改善 评价治疗后Karnofsky 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0 分定为生存质量改善。

   1.3.4 毒副反应 观察有无发热、肌痛及对血象、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评价依照WHO推荐抗癌剂毒性分类分级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以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   2 结果   2.1 止痛效果 A 组骨疼痛缓解率为83.3% (10/12),高于B 组75% (9/1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