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有效方法。 [方法]对13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乏力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 [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全部成功止血,预后良好。 [结论]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关键词】 BLynch缝线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intertia.[Methods]We performed improved BLynch suture on such 13 patients.[Results]13 case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th good prognosis.[Conclusion]The said method has marked cure effect.

Key words: BLynch suture;uterine intertia;postpartum hemorrhage。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1]。我们采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保守治疗产后出血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13例。术前查凝血功能均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术前B超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子宫肌瘤及附件疾病。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4例,年龄22~41岁,孕周38~41周。术中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8字缝合活跃出血点,甚至宫体注射卡前列腺素(欣母沛)等处理后仍不能控制出血,为迅速止血,保留子宫而进行改良BLynch缝线术缝扎子宫

1.2 手术方法 将子宫托出腹腔,行子宫压迫试验,加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则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大。手术步骤如下:下推膀胱反折腹膜,进一步暴露子宫下段。子宫左右两侧各用1根缝线缝线为1号带针的薇乔线,先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cm,子宫内侧3cm处进针,经宫腔切口上方2cm,子宫内侧4cm处出针,由前壁上缘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3~4针(针距1cm,间距3~4cm,深达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膜层,缝线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的位置距右宫角3cm,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垂直褥式缝合3~4针(针法同前壁缝法),到后壁下段相当于切口下方3cm处,由子宫后壁到前壁贯穿缝合;左侧同法处理。在助手的双手加压协助下收紧两根缝线,两根缝线水平交叉打结。观察无出血后再常规缝合、关闭子宫切口

2 结果。

9例术中均先用传统方法如按摩子宫,应用催产素针,舌下含服米索片,及8字缝合活跃出血点等无效,其中3例宫体注射欣母沛后仍无效,应用改良BLynch缝线术,出血明显减少,并停止。出血量1000~1500ml,5例输血,4例未输。其余4例于术前估计产后出血可能,术前直肠放置米索2片,术中见子宫收缩仍差,直接用改良BLynch缝线术,缝合出血停止。出血量500~800ml,均未输血。术后随访13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及恶露均无异常变化。其中8例经沟通后于产后6月行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形态正常,未见宫腔粘连。另5例因拒绝未行宫腔镜检查。13例均在产后1年内月经来潮,经量较以往无明显改变,无痛经出现。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