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采集感染监测标本的方法

【摘要】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细菌培养的方法来观察细菌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率、各种环境、灭菌医疗物品的细菌总数、种类、动态变化等,预测和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发生或流行趋势,有的放矢采取控制措施,杜绝感染蔓延,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染标本采集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感染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法,评价控制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因此,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的采集标本关系非常密切,采样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标本采集的原则、时间、方法、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不受影响。

1标本采集原则 首先填写检验单标明科别/室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物、检验目的及送检日期等;选择恰当的标本容器,贴上标签。

采集细菌培养标本,容器必须无菌,无裂缝,足够的培养基,应在无菌操作下取样,切勿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他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时稀释液中必须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

感染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如已用药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采集标本必须做到及时、新鲜、准确,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2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采集   2.1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2.1.1血液与骨髓标本采集   通常采肘静脉血,如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采肘动脉或股动脉血;疑似菌血症在体温上升阶段及早采血可提高阳性率;疑似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时,在病灶部位或髂前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无菌操作抽取骨髓1ml作细菌培养;对已用抗菌药物但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血量成人5ml~10ml,婴幼儿1ml~5ml。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1,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2.1.2痰标本留取   一般留取晨痰,多数患者清晨痰量较多,即使咳痰量较少的患者在清晨采取痰液也最为容易,故清晨采集标本最好[1]。

2.1.2.1自然咳痰法   留取标本前,首先让患者反复漱口,以减少口腔寄生菌的污染,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至无菌广口瓶中或蜡纸盒内送检

对痰量少或无痰患者,可采用加温45℃左右的10%氯化钠水溶液雾化吸入,对痰量少、不易合作的儿童,可轻轻按摩(胸骨上窝处)气管,使其咳嗽,咳痰后用无菌棉拭子采取标本[1]。

2.1.2.2气管镜采痰法   对于痰量较多,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痰,而后将痰液自灭菌吸管注入无菌试管中[1]。

2.1.2.3经鼻导管吸痰法   用灭菌吸痰管或导尿管经鼻腔插入气管内,刺激患者咳嗽,吸取痰液至无菌瓶内[1]。

注意: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存放于4℃冰箱内,若室温下搁置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渡生长,可导致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2.1.3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采集   2.1.3.1未破溃脓肿采集   患部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擦洗干净,取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汁,将采集的脓汁注入无菌试管中,也可在切开排脓时以无菌棉拭子蘸取[1]。

2.1.3.2开放性脓肿脓性分泌物的采集   揭去敷料,常规消毒病灶周围皮肤、黏膜,以无菌棉拭子蘸取病灶深部的分泌物;瘘管可用无菌技术钳取组织碎片放入无菌试管;也可将蘸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平皿送检[1]。

2.1.3.3对怀疑放线菌感染标本   用无菌棉拭子挤压瘘管,选取脓液中的“硫磺样颗粒”盛于试管中,也可将无菌纱布条塞入瘘管内次日取出送检[1]。

2.1.3.4疑为厌氧菌感染时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深部脓液,排除多余空气,针尖插入无菌胶塞中立即送检,或直接将脓液注入封闭厌氧瓶内,或直接接种于厌氧培养基中[1]。

2.1.4尿标本留取   2.1.4.1中断尿的留取   女性用肥皂水清洗外阴,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用肥皂水清洗龟头和尿道口,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口,无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2.1.4.2留置导尿者采集尿标本   可用碘酒或安尔碘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取导尿管前段尿液,留取无污染的膀胱尿液,勿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尿标本

2.1.4.3尿厌氧菌培养、婴幼儿中断尿采集困难、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可用膀胱穿刺法取尿。

注意: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培养标本必须新鲜,即取即种,送检时间不得>1h,不能立即送检者,必须存放在4℃冰箱内保存。

2.1.5粪便标本采集   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分的粪便2g~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灭菌广口瓶或蜡纸盒送检

棉拭子挑取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中送检,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2]。

但对不易获取粪便者或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又称肛拭)采集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cm~5cm(幼儿约2cm~3cm)处,轻轻旋转取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置运送培养基送检[2]。

2.1.6鼻咽部标本采集   疑似白喉时,直接用无菌棉拭子擦拭患者鼻咽部黏膜假膜部分,或组织深层的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分离培养;疑似百日咳或脑膜炎奈氏菌时,自鼻咽部采集标本疑似麻风时,取鼻黏膜标本;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数次即可。

注意:取标本时应准确在病变部位采集,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立即送检,防止干燥,不能立即接种,置于肉汤试管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