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创新与结构“移植”:壮族铜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摘 要】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嵌入铜鼓文化空间;二是在抽象符号意义上,将铜鼓造型、铜鼓纹饰或与铜鼓文化相关的意蕴嵌入现代文化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特质。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通过壮族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来实现。

【关键词】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结构“移植”。

【作 者】吴德群,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5—0154—007。

一、研究的问题、视角与方法。

铜鼓,按照功能主义的理解,指的是广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亚诸民族的一种集乐器、神器和重器功能于一身的以铜为主原料的金属器物。[1]128—148铜鼓文化,则是关于铜鼓起源、铸造工艺、形状结构、纹样特点、使用习俗、社会功能、思想观念等诸要素、诸层面构成的集合。在铜鼓文化发展过程中,壮族做出了重要贡献。铜鼓文化集中反映了壮族传统社会的铸造技艺、审美艺术、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2]包括壮族在内的铜鼓文化研究已有百年之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铜鼓进入国内学术视野到二十世纪末,学者们对铜鼓展开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论及铜鼓的起源、分类、族属、用途、装饰艺术、金属成分及其材质、矿料来源、铸造工艺和音乐性能等九个方面的内容。[3]。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近20年,铜鼓文化研究继续深化,主要围绕壮族铜鼓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铜鼓文化要素的现代应用两大主题。关于前者,何正廷认为,铜鼓蕴含着壮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是民族祖先基业的标志,蕴含了壮族祖先艰苦奋斗的英雄历史。铜鼓壮族的心灵圣殿、英雄史诗、制胜法宝和族群寻根的信物。[4] 关于铜鼓文化要素的现代应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多着眼于铜鼓的纹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如金旭明等认为,铜鼓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将铜鼓元素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新材料,突出设计的民族性、赋予传统文化功能性和互动性,促进壮族铜鼓文化的传播与传承;[5]张娴认为,壮族铜鼓文化现代包装设计的宝贵资源,可以将铜鼓造型、铜鼓文化铜鼓文化意念,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当中,达到传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的统一;[6]张萤飞认为,可以将铜鼓造型和铜鼓纹饰与拉丁字体设计相结合,設计出具有铜鼓神韵的展示字体。[7]此外,林欣欣、韦子番还将壮族铜鼓元素与漆艺艺术和编织艺术相结合,思考铜鼓文化元素的现代运用。[8][9]。

实践层面,铜鼓文化创造性转化已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尝试。然而,相对于实践,铜鼓创造性转化的理论研究略显滞后,很多实践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因此,及时总结和反思这些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归纳,是壮族铜鼓文化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拟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壮族铜鼓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进行理论思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和2019年春节期间,笔者专程到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区、南宁市地铁站、火车站、百色市区等地进行了实地观察,采集与铜鼓相关的城市景观或现代文化事项。2019年2月至4月,笔者组织人员,先后到河池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文物站、东兰县非遗保护中心、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对壮族铜鼓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访谈;2019年清明假期,笔者又专程到河池市东兰县铜鼓制造厂、河池市环江县上朝社区韦氏仿古铜鼓铸造厂对壮族铜鼓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专题访谈;其间笔者还到河池市铜鼓广场东兰县韦拔群广场环江县花竹帽广场,实地观察其中展示的铜鼓。若无特殊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上述调研。此外,笔者还查阅参考了有关铜鼓的媒体报道。

二、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特色文化符号与产业资源。

文化功能,指的是文化质素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10]18文化功能创新,指的是文化主体根据时代需要,对文化质素的地位进行的积极改变。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指的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壮族民间社会根据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赋予壮族铜鼓文化以新的地位。壮族铜鼓文化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铜鼓广西各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

铜鼓作为广西各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主要体现在铜鼓作为象征在多种场合的普遍呈现。主要有以下三类场合。

1.公共空间或公共物品。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车站、道路等。壮族铜鼓铜鼓型纹在公共空间或公共物品中的呈现一般有六种途径:一是以铜鼓实物作为标志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很多公共空间,都可见到铜鼓。近年来,各地还新建了以铜鼓为主题和主要标志的公园或广场。如河池市铜鼓广场东兰县韦拔群广场环江县花竹帽广场、百色学院铜鼓嘹歌广场等。其中,韦拔群广场有12面用图腾柱托起的双面铜鼓,鼓面直径1.8米,于2009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之际铸造;环江花竹帽广场的双面铜鼓,由环江上朝韦氏仿古铜鼓铸造厂铸造,直径6.68米,重5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放置在4头石雕神牛底座之上。二是作为建筑装饰图案。如南宁火车站一楼候车室的楼顶、南宁地铁站内支柱、车站的指示牌、线路标识、广西大学校园大门的顶部、河池铜鼓广场的地面以及市区的人行道、环江花竹帽广场地面、百色市森林公园中心广场地面等,都有用于装饰的铜鼓图案。三是铜鼓雕塑。如南宁青秀山公园的铜鼓石雕。四是作为某些功能公共物品的造型。如河池铜鼓广场铜鼓型石凳、南宁民族广场铜鼓型石墩、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红军桥头的铜鼓状大理石栏杆等。五是以铜鼓图案嵌入各种公共物品。如广西的定额发票、地铁上的地毯、机场的服务台、百色市血站的献血车、公园的垃圾箱、公园路标、灯柱、座椅等。六是用于建筑主体框架设计。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环江县花竹帽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在建),就是以铜鼓为造型设计。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