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农业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完善的农业财政支出

结构合理的农业支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农业财政支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当前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现状,进而提出提高农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对策。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农业财政支出 农村经济发展 关系 效率   由于长期受到“以农促工”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民的可收入支配比较低,因此在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农业财政支出水平。

通过提高农业财政支出能够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农业财政支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农业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础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支出以及农村救济费支出等等。

通过增加农业财政支出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1.1 支农支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支农支出主要是对支援农村各项事业的费用支出,比如农业事业费、林业事业费、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等。

支农支出要占到农业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是农业财政支出的重要一部分,增加支农支出能够降低农村的生产成本,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比如当前我国实施的“粮补”就是支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村种粮户的财政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种植成本。

1.2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农业基本建设主要包括对农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产品商业基地建设、良种培育以及乡村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

比如通过构建幸福农村基础工程,增加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场地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氛围,这样就会大大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构建农田基础设施,可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通过大力构建基础设施,在某种意义上能够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增收创收的途径。

1.3 农业科技三项支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农业科技三项支出主要是用于农业科研、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等。

因此增加农业科技三线支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村的脱贫效应仅次于教育的投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业财政支出更愿意投资于见效快的“硬性”公共产品,比如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等,而忽视了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研发。

截止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在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三项的支出,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其仍然支出比例不高[1]。

1.4 农村救济费支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农村救助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对受灾地区的救助、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救助等,农村救助属于消费性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农村救助费用对贫困农村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发挥的效应是短暂性的,只能暂时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农民脱贫提供一个过渡性的保障;另一方面单纯的救助费用可能会产生“养懒汉”的负面效果,不利于农民的奋发图强。

总之对于农业财政支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不要仅仅从总量上进行分析,而是要从农业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总体分析:农业财政支出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强有力推动者。

2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财政农业的支持水平偏低 农村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比例却比较低,具体表现在农业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资源要占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比例也高达22:1,农村的教育资源占有率仅为40%[2]。

由此可见因为农业财政支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2 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最大程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为例,2013年中央农业财政支出总计为1379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但是其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缓慢其比重比较低。

农业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但是当前农业财政支出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仍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是支援农村生产和其它事业费用的比例过大。

据不完全统计:支援农村生产和其它事业费用的总支出要占到财政农业支出总量的62%以上,这些严重制约了农业财政支出资金的效益。

2.3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低 出于政府职能之间的交叉影响,我国涉农机构部门比较多,结果造成农业的资金使用情况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与管理,可以说这种交叉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财政支出资金的效益,也不利于对农业财政支出资金的监督,造成农业资金的挪用与流失[3]。

比如2013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就是因为对农业财政支出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管而导致的腐败。

3 提高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对策   3.1 加大财政农业支持的力度,确定合理的支出规模 一是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

由于农业的脆弱性特点,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只有不断提高对农业财政支出的比例才能保障现代农业体系的不断发展,通过对先进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发现各国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都比较大,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因此我国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着手,建立健全财政农业资金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农业财政支出对现代农业的支持。

二是合理控制农业财政支出的规模,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过高的农业财政支出反而不利于现代农业建设,因此农业财政支出的比例控制一定要结合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站在战略发展高度统筹农村财政支出,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要扩大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

由于农业投资效率比较低,社会投资者对农村经济发展投资意愿不足,为此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比如当前我国推行的土地流转制度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