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货币资金会计核算改革

浅议事业单位货币资金会计核算改革。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1998),现行预算会计中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两项核算内容,分别对应现金银行存款两个会计核算科目进行核算。其中,现金事业单位存放在会计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的纸论文联盟币和铸币;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存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事业单位存放银行,选用支票、汇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结算方式办理转账结算业务,都需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予以反映。本网拟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此,提出改革方案。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货币资金核算问题  (一)现金会计科目名称不准确,其核算内容与现金内涵存在冲突 目前,现金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表现为纸币和铸币等具有货币实物形态的、存放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资金,该核算内容准确的界定应为库存现金,应使用库存现金科目核算上述内容。然而,对于现金内涵的分析则不应局限于会计核算的会计基本职能层面,而应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突出反映并强化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的层面考量。此时的现金应被理解为广义的现金,即指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的资金形式,也即货币资金。该内涵远大于库存现金,对于广义的现金来说,除了库存现金这种以现钞形式存放货币资金外,还应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由此可见,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现金核算内容与现金内涵之间,可以被理解为现金的狭义与广义之间的关系,现金会计科目的使用,存在核算内容界定过宽,容易混淆现金内涵的问题。 代写论文   (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过于宽泛 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是指事业单位存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广义上,既包括事业单位银行开立的四类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的资金,也包括事业单位银行通过各类转账结算等方式,如银行本(汇)票等对应的货币资金。目前,事业单位存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类货币资金,无论其资金依附形式如何,无论其资金用途是否已被限定,均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予以反映。此种科目设置及核算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不利于全面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例如,事业单位因经营业务需要向银行申请开出银行汇票结算资金,出票银行在审核其账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同意从其基本存款账户划出票面金额,开出银行汇票一张,并给付票据。从资金运动形态上,该业务导致的结果是,基本存款账户资金减少,银行汇票占用资金增加。若按目前核算科目设置及应用情况,此业务属于同一科目银行存款账户)内部资金的相互划转,故无需进行账务处理,从而无法进行资金运动的反映;若将银行存款账户(此处为银行基本存款账户资金与票据资金等均作为银行存款账户中的二级科目进行设置核算,又将导致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细目过于繁多,内容过于庞大,也必将导致银行存款账实核对的难度大大增加,且与传统核算方式不相符。(2)不利于各类款项的账实核对。正如前例,事业单位在开出银行汇票后,若按现有制度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基本存款账户的实有资金已少,银行汇票占用资金增多,但由于银行汇票占用资金对于持票人来说资金依附在票据上,体现为票随人到、见票即付,所以事业单位至多将汇票占用资金的增多在备查账中予以体现,且经常出现银行汇票已经给付,但未及时将给付信息传递至会计部门,从而延误登记银行汇票资金减少的情况。由此例可以看出,在目前将事业单位各类银行结算方式均置于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情况下,无论是不开设细目,还是逐一开设细目,均不利于各类款项的账实核对,特别是容易导致对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出投 毕业论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