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迷乱与报道的失真 新闻失真

迷乱失真来形容这一阵子新闻传播中出现的真假莫辨、朝闻夕改现象当不为过:   5月23日这一天,关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之死的新闻报道,我最初看到的提法就有三种:1.卢武铉在家中自杀身亡;2.卢武铉登山不慎坠崖身亡;3.卢武铉跳崖自杀身亡。

随后又有媒体以“卢坠崖时侍卫不在现场”为由质疑是否他杀,并称韩警方将就此展开调查。

经几番否定,才最终以“卢武铉确系跳崖自杀身亡”为其盖棺定论,特以卢遗书为证,而对其跳崖故意支开侍卫的理由解释为担心侍卫随之跳崖

关于卢武铉之死新闻报道如此迷乱的源头,来自韩联社等韩国媒体,他们不仅把韩国人民搞得五迷三道,把邻国读者也弄得一头雾水。

难怪韩国朝野对此极为不满,进行激烈辩论,提出应就整肃和规范媒体行为立法。

(详见2009年5月24日人民网)   今年6月2日,云南信息报刊登《小学生卖淫”案调查》一文,曝出以昆明某小学两女生及其亲属无辜受到伤害为主体内容的“3・16”事件,引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从报端到网络,对昆明市五华公安分局王家桥派出所的警员口诛笔伐,斥之“无视法律,暴力执法,滥用公权”。

仅隔一周,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6月9日,云南省检察院和昆明市公安局公布了“3・16小学生处女卖淫事件”调查结果,指出:两名小学生并无卖淫行为,但是两人的父母唆使刘仕华另一女儿卖淫

“3・16”事件是“由刘仕华等人有意策划、弄虚作假、暴力抗法、误导群众,造成的一起影响恶劣的事件”(详见2009年6月11日北京日报)。

此后,各媒体笔锋骤转,改为同斥刘仕华之流的“禽兽行径”。

“甲流”无疑应算近期媒体关注的热点,然而人们也许并未留意,在从“猪流感”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淹没了或称掩盖了一桩“惨绝猪寰”的冤案。

只因墨西哥的个别患者曾是“近猪者”,便有不负责任者造出个“猪流感”的新名词,并株连全球之猪,引发多国的大规模屠猪行动。

好在猪农们会讲话,猪农们的抗议和怒吼打动了当政者。

加之专家们及时跑出来讲公道话,作出此流感与猪无关的论证,才使全世界的猪类躲开了这一劫。

诚然,相比改革开放之前的新闻报道,如今的有闻必报和有闻即报,无疑是新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遵循新闻规律,注重新闻时效,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也确是媒体之责,受众之幸。

但是,为了抢发新闻,抓人眼球,听风就是雨,搞捕风捉影客里空,有意或无意地发布虚假信息,无疑又是毒害我们新闻事业和新闻队伍的可卡因。

这会使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会使受众变信新闻为猜新闻,使读者不得不练就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读报习惯,至少笔者是如此。

剖析一些新闻迷乱和报道失真的个案,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   1. 新闻事件当事人故意造假   周正龙拍华南虎事件,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周正龙利欲熏心,寻年画,置器材,勘地形,几番入林秘拍,为造假虎照煞费苦心;昧良心,扯谎话,信誓旦旦,无中生有,为骗舆论更下了大功夫。

他岂料,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到头来,偷鸡不成蚀把米,落了个身败名裂,被世人耻笑的可悲结局。

2.个别新闻从业者故意造假   此类典型当推BTV播发纸箱馅包子事件

虽说是“临时工”,但这位纸箱馅包子事件的始作俑者,毕竟是以记者的身份,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模大样地导演了用废纸箱作馅包包子的惊人一幕,并堂而皇之地公开播出。

“临时工”被开除,相关人员被处分,为此事件暂画句号,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教训和耐人寻味的思考。

3. 有的新闻媒体故意造假   美国学者马丁厄・李和诺曼・苏鲁门合著的《不可靠的新闻源》一书披露:美国一家著名媒体为制造轰动效应,竟然凭空编造骇人听闻的假新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报在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这条假新闻同时,就拟出了否定此新闻的更正,并安排于若干天后在不起眼版面的“报屁股”上刊发。

这种策划的“高妙”之处,就是既要用假新闻夺读者的眼球,赚广告商的钞票,又不肯承担任何责任。

眼下讲究与国际接轨,但笔者希望,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日,我们的媒体也千万不要去与国外此类媒体接这样的轨。

4.新闻事件中当事人与个别媒体人在有意或无意状态中“共同造假”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当事人作局,媒体人上钩,假新闻在双方的磨合中逐渐成形,蔓延成灾。

最初,当事人并没料到此事能作这么大,会磨这么圆。

媒体人也并没想故意造假,只是想抓住叫座的大新闻,好新闻

但客观上,他们“密切合作”的产物竟是假新闻

周正龙拍华南虎事件、“3・16小学生处女卖淫事件”等假新闻,之所以得以见诸报端,越炒越热,乃至造成全国影响,弄得无法收拾,其间就都存在上述因素。

毋庸讳言,在这些假新闻形成和传播过程中,沽名钓誉、争功逐利的私心杂念是起到催化作用的本质动因。

造假新闻的周老虎、刘仕华们也好,炒假新闻的小记者、大编辑以及评论员们也好,概莫能外。

正因如此,我们有些媒体人,面对名利诱惑头脑发热,视力下降。

对假新闻丧失了识别能力,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硬要使其有,绝不使其无,甚至以一种赌博的心态去抓新闻,抢新闻,如此这般,不闹出乱子才怪呢。

(作者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和北京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