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味”的缺失与重塑

【摘要】:语文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用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反观现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渐失语文应有的“味道”,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能力逐渐不足;教师学生个性化失衡;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语文学科个性不突出,并提出当代语文课堂可以通过从积极推动学科个性化、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立足文本,把握课堂、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找回“语文味”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味;个性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

自1903年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学实践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今天一直为人所批判,无论是教育调查还是语文一线教师的体验,都有迹象表明学生语文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语文学习语文所特有的培养审美、陶冶情操能力何在?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的原因很多,但语文教学越来越失掉“语文味”确实是重要的一方面。

一、“语文味”的提出。

程少堂先生于2001年提出“語文味”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存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而现代语文语文课堂经常会被批判为学科特征不明显,像“历史课”又像“政治课”,事实也是如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之所以没有达到语文味的境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缺乏个性的张扬了”。【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味的提出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需要。

二、语文课堂失掉“语文味”的表现。

(一)听、说、读、写能力逐渐不足。

课堂的活跃,应该是师生双边思维的活跃,想象的活跃”,【2】老师要在课堂活跃中真正调动起学生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学生一起说,看似使课堂生动活泼,实则缺乏连贯性,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很难得到培养,导致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堂,实则混乱荒谬。但是,这种只重视自由张扬不重视因势利导,只强调尊重学生,不强调尊重学科等错误观念却逐渐滋生起来。

另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学生不愿开口读书,更甚者失掉了读书的兴趣。每当早读,并不是朗朗读书声,而是死气沉沉。

再者,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令人堪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甚至对一个人心性的养成也十分重要。钱理群先生说过,“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3】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不喜欢写作,有些学生表示不懂得怎样分段,甚至考试时作文都是空白。

(二)教师学生个性化失衡。

首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问题更是不容乐观。各界常常批评说过去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扬,创造性与想象力被扼杀,今天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都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然而又有不少语文教师走向极端,学生回答问题都说好,没有对错,甚至不敢说学生的对错。因此,教师个性被束缚,而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其次,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过度使用。语文课上确实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语文课堂上自信活泼,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扬学生个性。但是,合作探究式存在失度现象。七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文,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苏州园林》运用的说明方法,这不现实。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离不开一定的知识、认知做基础。只有在老师的指导后,学生的探究对于他们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才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三)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语文学科个性不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多媒体的发展与运用,再加上文本中存在着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图片、视频影视材料的大量运用,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郦道元的《三峡》上成了地理课,不知是对文本的过度解读,还是课堂教学的过度延伸。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确实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但是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让我们许多教师失掉了板书,上课即上PPT展示课,老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了板书的连贯性,学生很难将课文前后联系,如此,整体思维逻辑很难得到发展。

语文学科具有自己的个性,需要语文课堂的展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学并不是任何一个其他科目的老师就可以随意把握的。因此,“语文味”的重塑,需要重视这些问题。

三、培养语文味的建议。

语文课堂自有自己的个性,在追求语文味境界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学科个性化教师个性化学生个性化的统一。与此同时,课堂实践中的文本意识、教学过程的把握,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一)积极推动学科个性化

虽然问题不断,但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自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语文学科的发展该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培养,是其他科目不能达到的,语文学科需要树立这种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树立语文学科的意识,使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着语文教学的需要来展开,从而创造语文味生成的外在环境。对于文本中存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学会为我所用,把它们作为拓展语文味魅力的沃土,使学生认识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的表达和阅读也是富有语文味的。

(二)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认知也有限,他们的思维的连贯性依然需要课堂的训练。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1.“语文味”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味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时候,如果某个学生课堂上调皮捣蛋,故意作出引人发笑的回答,教师甚至可以否定或忽视该生的回答”,【4】学生的主体性要倡导,但同样需要课堂纪律约束一些不当行为。当前教材版本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配套的教师用书和语文读本也是内容各异。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教学个性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教师只要本着对语文味的追求,去做好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语文课堂的掌控等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更好地为语文味的生成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师生之间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言语、动作、情感的交流,加深了理解,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发展学生课堂,而且也是发展教师自身的课堂,师生由共亨走向共同成长。【5】。

2.学生个性化

程少堂先生曾经特别强调:“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03—7—16)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味的生成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积极交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语文学习个性的发展,既要积极地鼓励,认真地引导,又要进行科学的评判。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张扬了学生的語文学习个性,激活了语文味生成的主体意识,实现了充满语文味的高境界的语文教学”。【6】。

(三)立足文本,把握课堂

教师语文教学不能离开基本的文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思想境界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感情。对教科书中作品的阅读,应该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是“通过感性认识、理性思考之后的交流而获得的意义”,【7】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文本是一块沃土。不管是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会,还是教师文本的解读,都可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语文教育目的。

教学设计中的“语文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明确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此外,多媒体手段的补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在重视学科个性,把握文本特点,落实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课堂教学,必然会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语文味。但也“不能只考虑形式是不是新颖,不能单纯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绚丽的图片和表演,也不能只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语文课变成一堂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课。”【8】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在过程评价中一定要突出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

(四)有“语文味”的语文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畅所欲言,说出语文味。说话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说话训练与读写训练具有密切关系,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提高和思维的健康发展,更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9】畅所欲言并不是指七嘴八舌、乱作一团的“吆喝”,而是要求我们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全面思考,避免学生的片段化、碎片化思维方式。

正确,流利地读。阅读教学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重要过程。每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足够时间,正确、流利地读。试想一篇文章都读不正确,读不流利,那么怎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就更别谈运用和受熏陶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读,教师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特别是中、低年级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强,朗读习惯正处于养成阶段,一旦他们朗读的好习惯形成了,到高年级乃至以后,在语文学习上,将终身受益。”【10】。

切实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立足教材,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训练,使品读与探究相融,让语言与知识共长,课堂才能呈现出“品词析句的入心、感情朗读的入境和语言表达的入情,才能散发出纯正的语文味”。【11】。

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从学生的写作经验出发,从原生态的写作流程出发,是过程化训练的基本起点”【12】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发现身边的小细节,细化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的时候,把教学当做一门很好的艺术来进行看待。

语文教学实践一直以来为外人所批判,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语文味的课堂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促进语文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倡导个性化追求语文味[J].教学与管理,2004(7),53—54.

[2]管然荣.语文教学知与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2.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8.

[4]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8.

[5]钱道静.语文味——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立足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43—144.

[6]同[1].

[7]余昱.走向学校语文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43.

[8]王治国.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意识[J].语文建设,2014(6),15—16.

[9]张晓娟.让语文课“语”味无穷[J].当代教育科学,2012(10),57—58.

[10]申瑞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J].中小学管理,2006增刊,219—221.

[11]杨志坚.让语文课堂散发纯正的语文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45—46.

[12]同[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