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措施设计在水土保持中的问题和建议

【摘 要】针对植物措施设计水土保持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植物措施设计的几点意见,给有效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提供了一个参考。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水土保持 植物 基本特点  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回填以土地的整治等因素,使得项目建设区域的原始地貌、植被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本文提及的植物措施设计就是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植被设计

一、植物措施设计水土保持中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植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植物措施还是确保人与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之间和谐相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作为项目建设和开发过程中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工程应用中主要遇到下面这样一些问题:  1.植物措施设计没有完全的体现地域特色  由于建设项目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资源情况等都不同,植物措施设计应该有所不同,这样才能高效的体现出植物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而当前一些植物措施设计中并没有将本地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例如乡土树种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不但不能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还难以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

2.植物措施设计没有与开发项目结合  针对公路、铁路、电厂、矿山以及水利工程等不同的开发项目进行植物措施设计时,由于各个项目植物生长的限制条件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植物措施设计时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但是,当前的植物措施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能够很好的敬爱那个项目的基本特点结合起来,更加没有将植物品种以及施工措施进行优化设计

3.新增植物措施容易与主体设计相重叠  在进行植物措施的修复和新增设计时,由于没有考虑到主体植物措施设计,导致在设计时出现方案重复、工程量增加等问题,造成了工程的投资成本增加。

而且,还经常有施工进度的安排不合时宜的问题,对植物的保存率及存活率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的相关建议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应该遵循下面这样几个基本的原则:  1.植物措施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植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在坡面防护工程中尤其要加以注意,通过工程措施来加强岩面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岩土的稳定性来给植物生长创造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

尤其是对于那些坡度较大的岩石边坡,合理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植物措施的作用的持久性和功能稳定性。

1.2植树与种草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模仿自然群落中呈层分布的垂直结构来保证植物措施能够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和谐而稳定的结构群落,这是实现水土保持的基本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和项目工程所处环境相适应的森林群落是水保植物措施设计的基本目标。

1.3植物乡土化的原则  因地制宜来选择植物的品种,根据植物具体生长条件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基本原则,选用一些已经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草、树,确保其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且速生、抗旱耐瘠等能力,提高水保措施的效能。

1.4植物措施配置多元化的原则  通过选择多样的品种,对乔、灌、花以及草来进行合理搭配与设计,将落叶与常绿、速生与慢长相互搭配,避免树种和色彩的过于单一是实现植物配置多样化的一个有效策略。

2.不同项目和地域的植物措施设计  如上所述,由于各个不同项目的功能和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植物措施设计时,尽量使得设计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

植物措施设计的目的除了进行水土保持之外,同时还具有稳定边坡、美化景观、降低噪声、防止炫目等功能,因此,应该根据各个不同的项目进行具体植物措施设计

2.1水库周边植物措施设计  以水电站为例,其植物措施设计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水利工程施工而导致的废弃场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其二,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对水库周围防护植物措施设计

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废弃场地进行充填、平整,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覆土。

在平整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后期的生产、立地条件以及景观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具体的配置。

而第二方面的功能则主要是通过:坝坡植被防护以及坝前坡地的改良(应该选择那些抗逆性强以及耐水蚀等植物)、水库沿岸防浪灌木林带的设计(采用耐水蚀的植物,在水库常水位略低的位置开始布置)。

2.2边坡防护植物措施设计  当边坡坡度较大时,由于容易产生细沟状的面蚀、浅沟侵蚀和滑坡等重力侵蚀等问题,因此在进行边坡防护时主要是以防止水土流失为主,同时兼顾环境美化、协调等功能。

通过植树、种草以及铺设草皮来构建一个适合立地条件的乔、灌、草混合的形式。

2.3露天矿排土场植物措施设计  由于露天矿排土场一般是边坡与平台相间的布置形式。

由于平台的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宽阔。

因此,当有条件进行覆土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考虑蔬菜、作物以及果树的种植。

边坡一般较为陡峭,当遭遇较大的降雨时,容易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作用,一般可以将之由于林业生产。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构建一个适合当地环境的自给性农业与保护性林业相结合的植物布局模式。

而在当地没有覆土条件时,可以将之全部作为林牧业用地,在坡体的中上部设置灌木、豆科、禾本科等,进行牧草混播的方式,而中下部则种植乔木、灌木等混交林。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