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的问题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依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

方法 92例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依降钙素组46例,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30 mg/次, 4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依降钙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降钙素治疗, 每次肌内注射20 U, 2次/周, 连续4周, 后改为1次/周, 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血钙、血磷的差异

结果 依降钙素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26%, 依降钙素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两组血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依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可靠、安全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依降钙素;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

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四肢疼痛、畸形、骨折、骨痛、 关节功能受限等, 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 存活者中50%终生致残[2]。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健康意识问题, 我国中老年的钙摄入量严重不足, 导致了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居世界首位。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骨量丢失, 维持或增加骨密度, 缓解骨痛症状。

为了优化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本文观察了4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92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翻身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静息痛, 经诊断符合1995年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其中男11例, 女8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1.311.7)岁, 病程5个月~5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依降钙素组46例, 对照组4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E口服, 30 mg/次, 4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依降钙素组:每次肌内注射依降钙素20 U(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 2次/周, 连续4周, 后改为1次/周, 口服维生素D碳酸钙片500 mg/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差异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在治疗前后测定腰椎的骨密度值, 采用意大利安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磷。

采用VAS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0分:没有疼痛感;3分表示患者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的疼痛;7~10分:渐强烈、难忍的疼痛

疗效分为三级标准, 分别为显效:患者VAS2分, 没有影响睡眠, 翻身、坐立、行走基本没有疼痛, 能够自理生活;有效:VAS5分, 睡眠情况有效改善, 活动时疼痛减轻;无效:疼痛仍在6分以上, 躯体功能活动及睡眠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依降钙素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8.26%, 依降钙素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 2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两组血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缓解疼痛及延缓骨量的下降, 降钙素是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钙调节激素, 调节机体骨转换或钙平衡,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降钙素是人工合成的新型降钙素类药物, 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通过结构修饰后, 其化学稳定性更强, 不仅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而且在人血清中药效更为稳定, 用药3 d后残存活性率仍能保存50%, 因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

其作用机制是: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生, 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与益钙宁的作用相仿[4, 5];②降低骨吸收, 促进骨生成, 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 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BGP)等骨形成因素;③增加5—羟色胺(5—HT)受体数目,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痛觉受体, 降低痛觉过敏, 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流, 抑制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产生止痛作用;依降钙素还能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内啡肽的释放,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 达到中枢性止痛作用[6]。

本文结果表明给予依降钙素制剂治疗2周后即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与文献报道相符[7, 8];④防止骨钙丢失,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 导致骨钙流失增加, 可引起血钙水平降低, 同时肠钙吸收减少[9]。

本文研究发现, 联合维生素D碳酸钙片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且依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从而促进血钙向骨钙转移, 加快骨重建, 提升骨量。

研究表明[10, 11]降钙素辅以钙剂治疗可提高降钙素效应, 减少腰椎骨质丢失, 改善腰椎骨密度;单用依降钙素, 不能改变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不能有效抑制骨溶作用, 使用钙剂能防止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达到协同治疗作用。

通过依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