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检验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急诊检验对策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逐年增多,致使医院急诊量逐年增加,急诊检验的工作量也急骤上升。根据急诊检验的现状,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工作方式,配备快速检验仪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准确无误的报告,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现已成为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和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

1 急诊检验室。

许多医院没有设立急诊检验室,只有检验值班室,值班员负责非班时间的急诊检验,其余时间的急诊检验工作均分散在各实验室,穿插在日常检验中进行。由于日常工作量很大,检验人员对随时送来的日益增多的急诊检验应接不暇,常常会顾此失彼,影响了报告的及时发出,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特别需要专门设立一个进行急诊检验的场所—急诊检验室[1]。

2 急诊检验仪器

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检验仪器,例如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化学分析仪、凝血测定仪等,测试速度都比较快,分析过程只需几秒或几分钟,都可做为急诊检验仪器,而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合大批量标本集中测定,对于单个的急诊生化检验,并不适用,所以过去急诊生化检验都以手工操作为主,步骤繁杂、难以进行质量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全新的技术和仪器系统不断推出,特别是干化学系统在医院中的引进,极大提升了急诊生化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得检验人员有能力为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快速、更精确的生化急诊检验结果。从医院管理者到普通检验人员,大家都逐步形成共识:确定基于临床与患者需要的新的急诊生化检验体系,选择代表当前最新科技成果的、具有全面测试项目菜单、强抗干扰能力、高精确结果、简单易作、随时待用的标准化仪器系统—干化学系统[2]。

3 急诊检验项目

由于受仪器设备的制约,一些医院急诊生化检验只能使用比较原始、繁琐的手工操作方法,进行K、Na、Cl、Ca、BUN、GLU、CO2、AMS等项目检验,不仅检验人员疲于忙碌,而且无法或难于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更全面的检验结果,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仅此几种指标已无法满足其对病情变化的全面观察判断,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及时确立。若以患者及临床诊疗的需要为前提,配备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等设备,就能拓展可作为急诊检验项目范围,包括某些有价值的日常项目,创立较日常项目快速而精简的,而又具备日常项目之全面和高质的,可以随到随做的、立等可取的新急诊检验项目,这无论对患者或临床医师都将大有裨益,对检验科室和医院地位的提升也会起很大作用[3]。目前一些大型医院急诊检验项目可达100多项,由原来简单的血、尿、便、生化检验,发展到凝血、免疫、微生物检验等[4]。

4 急诊检验采血管。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急诊生化检验工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分析测试血清样本所需时间相当短。若使用普通试管采血,离心分离出血清通常需要1 h左右,不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速度需要。一些实验室为缩短时间,使用肝素抗凝管采血,以血浆为样本进行生化测试分析,但肝素对多项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现如今,新型促凝管已成为最理想的生化采血管,正在得到推广应用。使用促凝管从采血到分离得到血清仅需30 min左右,节省了样本前处理时间,又无抗凝剂的干扰,从而在急诊检验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促凝管内的促凝胶在血清与血球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减少了因红细胞消耗或红细胞内物质析出对血清水平的影响,还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分析前的误差[6]。

5 急诊检验质量控制。

急诊检验多以单个标本出现,影响结果的可变因素比日常检验多。日常检验急诊检验有时采用不同的仪器、方法或标本(血清、血浆或全血),如不做严格的校正,会导致急诊检验日常检验的结果缺乏可比性。由于急诊工作量大,值班人员承担的任务多,事情繁琐,与临床缺乏及时沟通,检验结果缺乏日常工作中同事的审核,偶尔会违反操作规程,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7,8]。虽然急诊检验的标本以单个出现的机会居多,但其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往往比日常检验更为重要。所以应根据医院急诊患者的数量情况,购置先进的快速检验仪器,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合理设置急诊检验项目,统筹安排人员,建立急诊检验质量控制操作规程,安排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维护、校准,保证与日常检验的一致性[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