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动物学成为现代动物学研究重要趋势

10月20日,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

动物学几乎被‘吃掉’了”,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知彬在会上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令人吃惊。

动物学,是最早建立国际性大会的学科之一。

然而,始创于1889年的国际动物学大会却在1972年举办第17届会议之后,足足停办了20余年。

一方面是动物学众多的专业学科欣欣向荣,另一方面是动物学本身被严重分裂,“动物学”从许多大学的课程中消失。

动物学真的不重要了吗?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动物学领域衍生出了大量的分支学科

随着队伍的扩大,它们纷纷成立自己的学会,并且在自己分会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从而导致了动物学本身被逐渐“吃掉”。

虽然动物学的专业学科如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取得不少新成就,但这些成果在各分支学科间相互的交流和跨学科的应用严重不足。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干细胞科学、克隆技术、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再加上信息科学的应用,动物学研究方法有了交叉融合的趋势。

一些动物学分支领域的学科方法可以运用到动物学的大多数领域。

比如,在动物地理学方面,过去主要靠对动物种类和形态特征来确定,现在则可以从分子标记的角度加以研究

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气候异常的加剧,物种保护、生物灾害控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对动物学的需求日益增强。

在此背景下,动物学界的有识之士希望重新振兴动物学

论文代写   2000年,在停办20余年后,第18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雅典召开,恢复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动物学大会活动。

到2004年,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动物学会,大张旗鼓地推动国际动物学发展

整合动物学是趋势   本次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是由中科院动物所和中国动物学会主办的。

国际动物学会主席JohnBuckeridge和世界著名动物生态学家CharlesKrebs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研讨会共邀请了11位国内外著名的动物学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动物生态、医学生物学、环境、古生物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和发育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

主办方试图通过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补来推动生物复杂性研究

整合动物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采用多层次、多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动物学研究

”在这方面,张知彬深有体会。

他曾参加过一个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

会上的10个报告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属于大学科交叉研讨会。

在一个看起来与动物学没有太多关联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报告中,张知彬受到启发。

他结合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研究自己的专业———生物种群爆发问题,发现许多生物灾害的大发生(如草原田鼠、鼠疫、飞蝗等)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密切关系。

张知彬认为,整合动物学主要整合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尺度上,要善于把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相互融合、补充,另一个是在研究领域上,要善于打破学科的界限,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历史发展到今天,整合动物学已成为现代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张知彬说。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10月19日~2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在北京举行“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本报邀请国际动物学会主席、澳大利亚RMIT大学城市、环境和化学工程学院院长John·Buckeridge教授和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研究员,对未来动物学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核心提示:动物学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认识自然开始,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类环境的变化,它的热点领域也随之所有改变。

中国动物学研究虽起步较晚,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John.Buckeridge:动物学研究走过了两个世纪的历程,回顾过去,动物学研究丰富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特别是在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气候异常加剧、人口爆炸、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物种灭绝、外来种入侵、虫鼠害暴发、转基因生物安全、食品安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等问题日益突出;动物克隆、转基因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畜牧业发展、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这些举世关注的问题使现代动物学在全球急剧升温。

当前在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都有自己不同的“热点”,就动物学来讲,全面认识动物的多样性以及研究动物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然有很多“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需要看到的是,动物学是一个大的学科动物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学科也越分越细,分支学科纷繁复杂。

随着学科的细分,学科之间少有往来,很多人热衷于“单打独斗”。

但是想要依靠“单打独斗”来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困难的,要推动21世纪动物学的向前发展,就需要考虑怎么样能够“整合”每个不同分支学科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动物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动物学会近年来在极力倡导“整合动物学”(IntegrativeZoology),并创办了《整合动物学》杂志的初衷。

中国动物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在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和在哺乳动物学研究和鸟类学的研究方面,另外,中国动物学界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成为国际动物学研究中最好的研究之一。

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中国动物学界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独特的生物化石资源无疑将为中国在早期生命起源研究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

核心提示:动物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产生的分支学科众多。

分支学科动物学家迫切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论文代写 张知彬:目前科学研究有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研究越来越向更加微观的方向发展,比如说生物学从过去的分类学、形态学逐渐发展到分子生物学;另一个方向是研究向更加宏观方向发展,如从研究个体生物学研究全球生物学变化研究方向发展

除了以上两个趋势外,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宏观与微观的“整合研究,也就是要通过学科交叉,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来提高动物学研究水平。

系统学方法是整合生物学最核心的一个研究手段。

在当今世界学科越分越细的今天,学科交叉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动物学也面临整合的要求。

整合动物学在解决动物疫病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多的人畜共患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以往我们对某个疾病的研究做得比较局限于人体健康和病原方面,但是对于这个疾病如何在野生动物体内储存,又是如何在野生动物之间迁移扩散的,特别是如何产生突变、变异,实现跨物种之间传播的,我们尚不清楚。

这就特别需要有懂病毒学、懂动物学、懂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联手”来解决问题,依靠整合动物学的力量来攻关。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研究动物疫病的起源、扩散,加强病原生物学家、动物学家之间的合作,在应对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流行与扩散上是极为重要的。

论文代写 除此之外,许多与环境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动物学问题、生物学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问题等,也都只能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合动物学”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核心提示:国际整合动物学研究发展现状 John.Buckeridge、张知彬: 在2000年举行的第18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动物分类学家、形态学家、生理学家都表达出了跨学科交流的愿望。

2004年在北京召开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把整合动物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近年来整合动物学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如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结合,形成了分子生态学,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解决宏观的生态学现象;分子生物学与行为学结合,与神经生物学结合,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整合动物学作为未来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在逐渐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整合动物学就是希望使用多学科的手段,来解决动物学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国际交流是促进整合动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是要促进动物学内部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整合、交叉和融合;其次是促进动物学生物学其他不同学科的交流;三是促进动物学与非生命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整合动物学》杂志的创刊,是国际动物学会为促进不同分支学科的专家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借鉴提供的一个平台。

本次“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邀请动物学不同分支学科的专家,如从事古生物学、干细胞、种群生态学、分类系统学的各个方面的专家,本次会议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整合动物学发展

同时,我们还特别安排了专家对学生进行科研素质的培训,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培养学生用整合的思想开展创新的动物学研究

代写论文 我们目前学科学科之间的交流还不是很充分,特别是有些年轻学者更加关注自己专业内的事情,而对专业之外其他学科发展并不是十分关心。

我们认为,要开展创新研究,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外,还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手段,这样才有望取得高水平的动物学研究成果。

国际动物学学会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不同分支学科的专家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借鉴,在促进不同分支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整合动物学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