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思想解读

摘要:

坚持和平崛起,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一贯坚持的主张。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长,国际社会又出现了某种焦虑和不安,对于中国是否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怀疑和猜测。因此,有必要深入阐明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历史必然性,让我们从国际形势、中国外交的宗旨和任务、历史经验及中国儒家文化等几个方面去理解提出和谐世界主张的原因。建立“和谐社会”将会成为中国外交长期奋斗的目标。

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意在缩小贫富悬殊、缓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的热点词汇。“和谐世界主张则是中国国内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新主张,表明了中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和平崛起所具有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时不时抛之以“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言辞来,之所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和谐世界”的主张不理解的缘故。作为理解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主张的第一步,首先需要理解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原因。

面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鲜明而深刻的回答:“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如何理解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原因呢?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儒家“和”文化传统是我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的历史文化原因。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为贵”,《论语·学而》指出:“礼之用,和为贵”, 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社会和谐。随着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和为贵”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及民族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有和平、和睦、和谐、和顺之意,在儒家学说中,“和”是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最高原则和最终归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主张“天人合一”,主张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在自身修养方面,主张克已、自省、慎独,以成为“圣人”、“君子”,即通过个人的修养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和谐;在人际关系上,主张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和而不同”,认为按照“和”的原则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达到人与人和睦相处、社会安定有序的状态;在国家关系中,主张“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推崇和平外交,反对不义之战,以实现国家关系的和谐;儒家对“和”的推崇也体现在它对理想的追求中,儒家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国泰民安、万物和谐的“天下大同”的世界。“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而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内外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内外政策的路径选择,那就是对内要建设“和谐社会”,对外要推行“和平外交”,建设“和谐世界”。 第二,要从中国外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宗旨中去找原因。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也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和平发展,因而中国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正是在这样的目标、任务和宗旨的指引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全方位地发展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谐世界”的提出,无疑是对中国外交工作目标、任务和宗旨的进一步深化,它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实现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信念,和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及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懈追求。

第三,要从中国国际秩序的探索中去找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不同的国际秩序主张中国政府也从维护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需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准则”;后来,中国政府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国际秩序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先后提出了推动多极化、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等一些具体的国际秩序主张,并对于建立新秩序的原则、目标、动力及保障机制等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对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完整表述;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秩序探讨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国际秩序探讨的最新成果,“和谐世界”指出了国际秩序具有的最基本特征,即“和谐”,指出了国际秩序具有的基本形态,即“和谐世界”,从而使中国国际秩序的探讨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四,要从中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的历史遭遇中去找原因。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陷入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之中。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完全是一部自相残杀的历史,特别是自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便把血与火带给了这个世界,并最终把世界带入两次世界大战的深渊,数千万生命惨遭涂炭。世界人民和平、稳定、繁荣的美好新世界的追求从未间断过。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进一步上升,和平的力量、进步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国际关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加强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当今世界一大趋势,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美好社会的前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离我们更近了。中国政府正是从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共同遭遇、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中 ,提出只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能够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要从当今国际形势中去找原因。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与此同时,天下仍不太平,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艾滋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跨国问题日益突出。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形势,从应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目的出发,中国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总之,“和谐世界”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多种挑战需要通力合作共渡难关,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危机,这也正是百年不遇的国际合作契机,而需要警惕和防止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日前,发生在我国海域的主权争端,同样也需要国有关国家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和崛起不会也不需要通过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更不会也不需要采用争霸或损害别国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合作中和有关国家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合作成果,正在为逐渐树立富有建设性、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努力,相信一定会实现真正的“和谐世界”。(本文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硕士)。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