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试析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晋江市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实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普拉克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使用美多芭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抑郁情况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综合行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普拉克索应用在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上,与美多芭比较,可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且能够在更快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普拉克索; 美多芭; 帕金森;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ki.cfmr.2016.25.015  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且日常运动量会明显减少,无论是对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是生活质量均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其中以左旋多巴类药物为主,该药物虽能在短期内对患者临床症状形成良好的控制,但是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也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的药物缺陷[1]。

为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找到更为适宜的治疗药物,本文选择对晋江市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只应用普拉克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只应用美多芭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3~74岁,平均(54.393.11)岁;病程1~11年,平均(5.671.55)年。

对照组:男22例,女  15例;年龄55~78岁,平均(56.013.21)岁;病程1~13年,平均(5.771.67)年。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采用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制定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第一步,诊断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an Syndrome,PS):(1)运动缓慢;(2)下述症状中至少有1个:①肌肉僵直;②静止性震颤4~6 Hz;③姿势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PD)的排除标准(诊断PD必须不具备以下任何一项):(1)反复卒中病史,伴随阶梯型进展的PD症状;(2)反复脑外伤史;⑶明确的脑炎病史等。

PD的支持诊断标准(确诊PD需具备以下3个条件):(1)单侧起病;(2)静止性震颤;(3)疾病逐渐进展等。

1.3 方法  1.3.1 研究组 普拉克治疗方案:口服药物的第1周,每天服用3次,药物剂量0.375 mg/d以内;第2周,根据患者药物耐受性适当增加药量,但总剂量控制在0.75 mg/d;第3周后,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若趋于稳定可将药物剂量增加到1.5 mg/d。

1.3.2 对照组 美多芭治疗方案:口服药物的第1周,每天服用2次,药物剂量125 mg/d;第2周开始可根据患者药物耐受性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每周的日服量增加62.5 mg,直至达到适合该患者治疗量为止,维持量不超过1000 mg/d。

所选取的患者,连续治疗时间均超过3个月。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患者用药后,对其肢体相关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的时间,接受治疗的总时间以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2)以Wedster评分标准作为此次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全部患者经过3个月的时间治疗后若减分率与治疗前相比,超过61%则为显效;控制在11%~60%则为有效;若少于1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抑郁治疗效果以HAMD评分作为判定标准,全部患者治疗前的抑郁评分均超过8分,且存在合并抑郁症状,经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超过75%则为治愈;控制在50%~60%为显效;控制在25%~49%为有效;少于24%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4)对患者治疗后的综合行动能力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患者的行动能力越差。

评价项目包括:行走能力及疼痛感,分数为30分,分数越低则疼痛感越强,行动能力越弱;爬坡能力及疼痛感,分数为25分,分数越低则疼痛感越强,行动能力越弱;屈曲挛缩能力,分数为30分,分数越低则屈曲挛缩能力和行动能力越弱;肿胀,分数为15分,分数越低则肿胀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肢体恢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服用药物(32.041.17)d后,相关肢体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的(37.303.52)d相比较,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研究组抑郁情况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19%,与对照组的67.57%相比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行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行动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评分与对照组的相比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出现不良发应2例,其中感到嗜睡1例,出现腹痛、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其中感到嗜睡3例,出现姿势不稳1例,出现幻觉3例,出现腹痛、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6,P0.05)。

3 讨论  3.1 帕金森病的简述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备慢性和进行性等特点,患者群体以中老年为主,常表现出肌强直等临床症状,我国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难度[2]。

根据多年临床研究可知,引发帕金森病的原因多为患者脑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病变,导致多巴胺出现大量缺失。

临床分型上,主要将帕金森病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运动症状患者表现为动作明显迟缓、肌肉强直或者静止性震颤等;二是非运动症状患者表现为感觉失常、严重抑郁或者痴呆等,因此,对帕金森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帮助患者缓解运动症状,减少病残情况的发生率以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实行控制,降低死亡率[3—5]。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上,多使用左旋多巴对患者实行有效治疗,且能够在短期内对患者病情变化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情发展更为迅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与姜立刚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药物使用量的增加,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整体上的临床效果不佳。

3.2 普拉克索的药物机制及分析结论  根据药物资料的查阅可知,美多芭也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由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合成,可以对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如肌强直等实行有效控制[7]。

普拉克索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具备高选择性的特点,因此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多巴胺受体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且具备长久、持续性的特点,对于人体而言,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普拉克索还有药效见效快,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会因外界环境,如食物等影响到药效的发挥,该药物对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同时,普拉克索还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在发挥药效时,主要是降低患者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进而抑制住可能对多巴胺神经元产生危害的毒素,即谷氨酸[8—9]。

从本次回顾性分析结果来看,研究组肢体症状发生缓解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情况的治疗效果和整体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行动能力的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普拉克索应用在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上,与美多芭相比,可获得更高临床效果,同时能够在更快时间内帮助患者改善各项肢体症状,且药物的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聂利珞.联用美多芭及普拉克索对合并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5(11):231—233.  [2]张妙华.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17—118.  [3]潘龙岩.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76—77.  [4]汪蕾,姜伟玲.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J].健康研究,2015,37(6):638—639.  [5]刘淑兰.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78例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5,35(12):62—63.  [6]姜立刚,李海平,李威.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24—425.  [7]潘燕,罗梅,王新源.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2):125—128.  [8] Naoi M,Maruyama W.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as neuroprotective agents in age—dependent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0,16(25):2799—2817.  [9] Montgomery E B.Two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J].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02,69(8):639—643.  (收稿日期:2016—05—14)出处:中外医学研究作者:吴志平。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