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摄氧量年龄对照表【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平台同高校男生12,min跑和1000,m跑的相关性分析】

摘 要: 目的:对最大氧量无氧阈和最大氧量平台同1 000 m跑、12 min跑成绩的相关性 作进一步地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

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50名普通在读大二男生

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 生产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氧量无氧阈、最大氧量平台

在标准的40 0 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 测试 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1) 男生12 min跑成绩最大氧量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的相 对值有较高的相关性。

2) 男生1 000 m跑成绩最大氧量无氧阈呈负相关。

结论:12 m in跑比1 000 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男生有氧能力

关键词:最大氧量;无氧阈;最大氧量平台;1 000 m跑;12 min跑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8—0065—03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between Maximal Oxygen Uptake、AT、Maxi mal Oxygen Uptake Platform and Twelve�Minute Run、1000m Run of Male Universit y Students   LI Jun�yong,REN Jin�jun,CAO Feng�ru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 gy, Taiyuan 030024, Shan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 �2max, AT and V・O�2maxP D and 12min and 1,000m running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for assessing the physic al ability of male students. Methods: fifty male students who are the non�PE m ajor a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The paper combines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 nt and stadium measurement. The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system produce d by Ital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 2max), AT maximum oxygen uptake, V・O�2max platform (V・O�2maxPD). In the standard sport stadium, 12min and 1 000 m runningof the subjects are tested. And the paper uses SPSS11.0 for data processing.Results: 1) The result of male student 12min running has a high relevance witht he VO2max, AT the V・O�2max. 2) the 1 000 m running result isr elated to the absolute value and relative value of V・O�2max a nd AT. Conclusion: 12min running can better access the aerobic ability of the m al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maximal oxygen uptake; anaerobic threshold; maximal oxygen up take platform duration; 1000m running; 12min running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阳光体育十分重视,倡导在校学生都要坚持进行不同距离的健身 跑。

作为高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发现长期以来高校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要求男生进行1 000m跑,然而由于1 000 m跑的运动强度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在测试前便产生畏惧心理,并且在 测 试结束后出现许多不适现象。

如:头晕、呕吐,甚至晕倒昏迷现象。

目前大学生应当以发展 有氧耐力素质来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工作能力和健康水平,而非提高机体的耐受度。

而发展有氧耐力进行的持续性运动中,运动强度的选择十分关键。

12 min跑是美国库珀(c ooper,1968)博士提出的发展有氧耐力的一种方法。

一般采用12 min 跑评价有氧耐力较为 流行,主要是因其简单易行,运动时间比较适中,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并有利于调动 大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通过测得我校男大学生的最大氧量无氧阈、最大摄氧 量平台、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对最大氧量无氧阈、最大氧量平台同12 min跑 、1 000 m跑成绩的相关性作了系统的分析,为推广普通高校男生开展12 min跑活动, 并将 此内容作为考试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太原理工大学普通大学二年级男生50名,具 体情况见表1。

受试者身体健康,均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经本人同意,愿意配合。

�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样本量/n   年龄/岁�(X±sd)�身高/cm�(X±sd)�   体重/kg�(X±sd)�   5019.95±1.05174.05±4.5269.15±13.79   注: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1.2 实验室测试法    1.2.1 测试仪器 意大利生产的COSMED 肺功能测试仪及与之配 套的功率自行车。

1.2.2 测试方法首先将仪器预热45 min,按照操作说明书对仪器进行常规定标。

测试前24 h内要求受试 者不参加剧烈的体力活动,禁止吸烟,测试在餐后2~3h后进行。

向受试对象说明测试的方法 、原理和注意事项。

开始时,受试者在无负荷状态下踏车2 min作为热身,然后休息5 min。

起始负荷为50W, 踏蹬频率为50转/min,踏车2 min,以后每隔2 min增加15W负荷至力竭,整 个测试过程持续12 min左右。

恢复阶段在无负荷状态下继续运动2 min。

�   本实验中判断受试者达到最大氧量的标准为:1) 继续运动后,摄氧量的差小于150 mL/mi n;2) 呼吸商大于1.10,心率大于180次/min;3) 体力达到力竭,经反复鼓励仍不能保持 原有的运动速度。

1.3 运动测试法    1.3.1 12 min跑测试在400 m标准跑道上,每10 m做一标记。

要求受试者尽自己最大努力跑完12 min。

秒表计时 ,口哨声示意时间到,运动结束时,让受试者在各自停止地点左右来回走动,计算出所跑的 精确距离。

1.3.2 1 000 m跑测试 在相同的400 m标准跑道上,让受试者 跑完1 000 m,用秒表计算成绩

12 min跑同1 000 m跑的测试间隔时间为一周。

1.4 测试指标最大氧量(V・O�2max)、无氧阈(AT)、最大氧量平台(V・O�2maxPD)、1 000 m跑和12 min跑成绩

本研究中1 000 m跑的成绩用 小数点表示,小数点前一位数字表示分,后两位数字表示秒,用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来表 示无氧阈的值,把低于V・O�2max值5%以内的值视为V・O�2max平台范围内值,其持续时间称为V・O�2maxPD[1]。

1.5 测试地点和时间 � 心肺功能测试地点在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生理实验室;1 000 m跑和12 min跑测试在 太原理工大学田径场完成。

所有测试内容在三周内完成。

1.6 数据处理 � 测试数据用�(X±sd来表示,其中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数据处理采 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心肺功能指标与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用 �r�表示。

运用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测试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12 min跑成绩最大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相对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与最大氧量相对值达到了高度的相关性(�r�=0.7 92),而同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的绝对值和最大氧量平台无相关。

男生1 000 m跑成绩最大氧量的绝对值、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相对值呈现出较高的负相关,与最大氧量的相对 值达到了高度负相关性(�r�=0.795),而同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的绝对值、最大氧量 平台无相关。

3 分析与讨论    3.1 最大氧量与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相关性分析 � 最大氧量(V・O�2max)[2]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 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 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 )所能摄取的氧量,是反映和评定人体在极量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也 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大氧量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方法来表示。

相对值排除了体重的影响因素, 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最大氧量水平。

本文的研究结果低于陈 锐[3]对普通大学生的测试结果,并且显著低于尚文元等[4]对优秀皮划艇 运动员的测试结果。

本文的测试结果略低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最大氧量测试方式不同。

本 研究中最大氧量测试是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由于功率自行车的测试方式主要以下肢肌 肉运动为主,而跑台测试运动方式全身肌肉都参与运动,并且与12min跑的运动方式无差 异。

所以通过跑台测得的最大氧量值要高于功率自行车。

另外,受试者的运动水平不同也 是原因之一。

�   12 min跑是美国库珀(cooper,1968)博士提出的一种提高心肺功能的长距离慢跑。

从生理 角度来看,12 min跑是一种强度低、运动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12 min跑更能反映学生的有氧 耐力,对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效果较好。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12 min跑被某些运动项目 作为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5]。

史帝坚等[6]对足球选项班 134名男生12 min跑的两次测试结果分别为(2 586.69±203.08)m、(2 646.84±97.95)m ,略高于本文的测试结果。

本研究最大氧量相对值同12 min跑的相关系数略低于库珀和蔡 秋的研究结果,而与陈嵘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

库珀[8](cooper,1968 )博士研究得出最大氧量相对值同12 min跑的相关系数是0.897 (人数为115人) ,我国学 者蔡秋和王步标等[9]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为0.89 (人数为24人),陈嵘等的研究结 果为r=0.741(人数为30人)。

相比较而言,12 min跑成绩最大氧量绝对值的相关水平大 于1 000 m跑。

说明12 min跑运动过程中有氧供能的比例比1 000 m要大。

3.2 无氧阈与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相关性分析 � 无氧阈(AT)[10]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转换成无 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转折点)。

无氧阈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 mmol/L时所对应的强度(%V ・O�2max)或功率(瓦)、摄氧量、心率来表示。

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 高低不仅取决于最大氧量的高低 ,还与无氧阈有密切的关系。

最大氧量反映了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量,主要反映 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的代谢水平。

无氧阈反映了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开始积累时的最 大摄氧量百分利用率,主要反映骨骼肌对氧的利用能力

研究证明,随运动成绩增长,最大氧量虽停止增长,但AT仍可继续提高,训练实践也证明了AT强度监控训练是发展有氧运动 能力最有效方法[11,12]。

�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最大氧量相似,男生12 min跑成绩无氧阈时最大氧量的 相关水平大于1 000 m跑。

进一步说明了12 min跑不但是一种有效地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 的方法,而且更能反映学生的有氧耐力。

3.3 最大氧量平台与12 min跑和1 000 m跑成绩相关性分析�最大氧量平台期持续时间(V・O�2maxPD)[13]是指在测 定最大氧量时,当强度持续增 加,而摄氧量水平不再增加,摄氧量在最高水平维持的时间。

这一概念是由国内学者陆绍中 研究员提出的。

随着运动强度的递增,摄氧量不再增加,把低于最大氧量值5%以内的值视 为最大氧量平台范围内值,其持续时间称为最大氧量平台

最大氧量平台是另一个反 映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国内将最大氧量平台这一指标应用于羽毛球、游泳和赛 艇的运动训练研究[14~16],并且证明了最大氧量平台持续时间(V・ O�2maxPD)与有氧运动能力有极显著的相关, 被确立为评价机体有氧耐力指标之一[ 17,18]。

�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男生12 min跑成绩最大氧量平台无相关,说明了12 min跑同 最大氧量平台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供能系统截然不同。

因为在测定最大氧量的全过程中, 受试者开始时做有氧运动,然后过渡到有氧无氧的混合运动,到维持V・O�2在最高水平的这段时间内(V・O�2maxPD),人体内的能量供应主 要是由无氧系统参与供能,这时体内乳酸堆积增多。

而12min跑则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

所 以反映在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上,12 min跑成绩最大氧量平台无相关。

据相关研究显示 1 000 m跑全程中的50%~60%能量由无氧系统提供[19],说明1 000 m跑是一项以无 氧运动为主,有氧无氧混合的运动

�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采用12 min跑的活动,并将此项目作为测试的方法,可以提 高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使他们的心肺功能得以加强。

人体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能力应建立在高度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之上, 因为高度的有氧代谢能力不仅有助 于更有效地促进氧化过程, 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 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肌肉中 糖元贮备量, 而糖元贮备量又与无氧能力有关。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12 min跑对提高大学 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1)与V・O�2maxPD相比,V・O�2max和AT能更全面 地反映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所以V・O�2max和AT都应成为人体发展有 氧能力的目标。

�   2)12 min跑比1 000 m跑更能有效地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所以12 min跑比1 000 m跑更 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男生有氧能力

�   3)V・O�2maxPD与12 min跑成绩无相关,V・O�2ma xPD可能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4)V・O�2max、AT和V・O�2maxPD反映了机体有氧 能力的不同方面,在对机体进行有氧能力的评定时应综合考虑。

�   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在高校对男生的体能测定中,用12 min跑来取代1 000 m 跑。

�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163.   [2]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9.   [3] 陈锐.普通大学生最大氧量测评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9 —13.   [4] 尚文元,常芸,刘爱杰等.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有氧能力测试分析[J].中国运动 医学杂志,2006,25(4):443—446.   [5] 范凯斌,李宇树.我国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体能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 4(23):342—344.   [6] 史帝坚,史绍蓉,上官戎.采用12 min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监测大学生心肺功能的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 2005,3(9):34—36.   [7] 陈嵘,王健,黄滨.三种心肺功能运动负荷测试的评价效度研究[J].体育科学,2005 ,6(25):52—54.   [8] COOPER K,GEY G,et al.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endurance performanc e.J.A.M.A,1968,203:189.   [9] 蔡秋,王步标.12 min跑与20 m往返跑预测最大氧量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1 997,(2):37—40.   [10] 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2,11:175.   [11] 张迪.对国家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最大氧量无氧测试的研究[J].吉林体 育学院学报, 2008,6(24):69—70.   [12] 叶国雄,葛新发,韩久瑞,等.划船运动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1 2.   [13]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2003:246—251,331—333.   [14] 罗维丝,陆绍中,郭军等.中国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J].中国运动医 学杂志,1995,14(4):238—239.   [15] 秦宇飞.赛艇运动有氧能力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2 003,22(2):160—165.   [16] 李开刚,洪平.利用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 J].体育科学,2003,23(5):102—105.   [17] 王翔.大学生最大氧量平台持续时间及其与耐力运动成绩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2002,21(3):308—310.   [18] 沈茜,周永平,李平.最大氧量平台出现概率及影响平台的生理学因素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1):23—25.   [19] 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体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4,2:19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