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状况

一、职工文化的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网    “职工文化”的理念是由当代工人杂志社首创的。

2009年3月31日,由辽宁省工会主管的当代工人杂志社发起筹办的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工人文化的群团组织――辽宁省工人文化建设促进会在沈阳成立,职工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的“软实力”,职工文化在辽宁的国有大型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企业职工文化工会工作、企业发展职工维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文化成为企业工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出了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精神层面上指导着企业职工的共同发展

1. 职工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企业发展的源泉,创建学习企业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已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和参与。

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高低。

只有职工的责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才能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才能有力地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实践表明,职工文化在团结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教育职工,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凡是先进的职工文化,都能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凡是职工文化繁荣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就强,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职工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2. 职工文化成为提升职工素质的加油站   职工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职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职工、用明确的目标鼓舞职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职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用领先的科技武装职工的过程。

职工文化建设在提高职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引导职工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有利于职工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展现自身才华,丰富文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质

先进的职工文化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引导职工在业余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新技术、新发展的需要。

职工文化层次的提高大大提升了职工素质和能力,拓展了职工发展的空间。

实践证明,职工文化建设的推进,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了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了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凝聚了力量,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3. 职工文化建设弘扬了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典型就是一面催人奋进的旗帜。

复兴盛世呼唤着千千万万个“田志永式”、“郭明义式”的优秀工人,他们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高素质职工队伍中的优秀代表,生动体现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是广大职工群众的学习榜样。

广大职工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争做思想先进、道德高尚、进取有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奉献型”职工明星,用勤奋的劳动、诚实的劳动和创新的劳动,换取人生与社会给予的美好回报,实现美好的期待,创造幸福的未来。

职工文化激励着全省广大职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用更加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和聪明才智,更加恢宏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着主人翁精神,诠释着劳动伟大的时代内涵,成为时代的领跑者与建设者。

广大职工的崇高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职工的劳动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文化财富。

二、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辽宁的职工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但是,通过分析本次辽宁省千企万名职工问卷(其中职工人数为2876人,党政领导78人,工会主席194人)及我们课题组自拟的职工文化状况调查问卷(1000份)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   1. 企业职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中43.78%是中专及以下学历,大专占34.46%,本科及以上占22.15%,虽然本次调查职工中55.25%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中普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经济和知识型竞争经济不相匹配,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差距还是非常大。

虽然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文凭并不等于水平,但总体上学历和能力是成正比的。

受教育程度越高,综合素质也就越高。

现代企业职工素质应具有备全新的综合素质, 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道德修养。

2. 企业职工学习能力、文化素养不高   在职工文化状况调查问卷中,每年的购书费用22%为20元,37%为50元,100元以下的占85%;而平均一年的读书册数,6%的职工从不读书,13%的职工能读1本,20%的职工能读2本书;对于外国文学常识涉猎更少,65%的人认为托尔斯泰、普希金、黑格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更有9%的人不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哪一年开始的,21%的人不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职工学习能力差,文化素养不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现阶段企业职工中读书的少,花钱买书学习的更少,连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客观上有职工工资低,书籍价格高等原因,但职工素质的提高可以依赖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不断自觉学习和实践,也可以依赖其所在企业开展的职工文化教育活动的引导和助推。

3. 企业职工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淡化    由于受多元化经济利益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职工理想信念淡化,道德准则滑坡。

职工文化状况调查问卷中,27%的职工没有信仰,11%的职工信仰佛教,8%的职工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

国歌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也必须会唱的,但有20%的职工不会或唱不完整国歌,在对待劳动模范的问题上,29%的职工是无所谓的态度,8%的职工认为劳模是傻子,12%的职工认为劳模可敬不可学。

在被问到怎样才能得到理想的工作时,12%的职工认为靠送礼,40%的职工认为靠关系,7%的人认为靠运气。

职工思想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宗旨观念淡化,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少数单位和少数职工身上,但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不容忽视。

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就会成为涣散队伍的腐蚀剂,是职工忘记应有的职业道德,迷失方向。

4. 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偏颇   在职工文化状况调查问卷中,对职工价值观念的调查显示,企业职工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明显外露,思想状况偏颇,价值观念下降。

58%的职工认为钱很重要,22%的职工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3%的人认为获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22%的职工梦想着中奖发大财。

辽宁省千企万名职工问卷中,有2.4%的企业职工认为工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下降明显,认为工人阶级不再是国家的主人,也没有荣誉感,而是一个弱势群体。

问卷中显示职工认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大、看病费用高、子女教育费用高。

随着新的矛盾和困难层出不穷,利益关系也日趋复杂化,大多数基层单位的领导只注重工作质量的成效,对职工脑海里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没有给予思想上的开导与关心;同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缺乏前瞻性的分析与考虑。

众多不利影响造成职工工作和精神压力明显加大,加上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的局限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匮乏、幸福感不高、心理健康问题相对突出。

5. 企业职工文化教育培训不尽如人意   虽然各企业都有针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但内容较空泛,覆盖面窄,不能切实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发放的问卷中有5.29%的职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对参加培训职工进行调查中发现,培训的内容多是从企业利益出发,如:安全知识培训占79.45%、技术技能培训占73.85%;文化和管理等从职工自身发展出发的知识培训相对较少;法律法规、权益维护、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知识培训几乎很少涉及。

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很容易诱发职工焦虑、不安、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导致其思想上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6. 企业职工法律意识淡漠,不知如何维权   本次调查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20.58%, 79.42%的企业是集体、民营或外资。

调查表明大部分职工法制意识淡漠,发生劳资纠纷时不知如何维权,对工会组织缺乏了解,对工会能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持怀疑态度,对工会信任度不高.在被调查者中,5.18%的职工不清楚工会是什么组织,3.13%的职工认人工会企业行政机构。

22.25%的职工认为工会只稍微起点作用或一点作用也不起。

因此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或者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提出的维权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浪费了精力,无法达到目的;或者用过于偏激的行为来维权,如有农民工用跳楼的方式威胁资方支付工资,这类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职工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1. 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成果良莠不齐   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成果良莠不齐,首先表现在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系统完善的职工文化体系,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果显著,但中小型企业还处于职工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的职工文化特色;其次表现在国有企业领导主观上重视职工文化发展职工文化建设获得的资源和支持较为充分,文化建设也就较为完善,相反,非公企业领导更侧重生产经营、规模扩张,不愿花费精力和资金去关注和建设职工文化文化设施投入少,活动不能开展,文化建设相应受到制约。

在走访调查中,有的工会主席只知道企业文化,而对职工文化根本就没有概念,或者认为职工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或者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单独加以研究。

2. 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度不够   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企业只片面重视企业文化发展,轻视职工文化建设

职工文化是为多数职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依托于企业文化发展,如果没有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就缺乏根基;但是如果没有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就难以传承。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职工文化体现职工精神需求,也是今后职工思想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二者发展方向一致,最终趋同。

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不是平面的平行关系,而是立体式的互容共存关系。

企业发展离不开职工,所以,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一定要共存共荣,职工文化发展好,企业文化才能常青不衰,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职工为本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加大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度是促进企业发展、保障职工权益的有力举措。

成熟的企业文化需要先进完善的职工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3. 职工文化不能完全满足职工意愿   从对企业职工“最希望工会为您做哪些事”的调查中,除了提高工资收入,就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调节工作生活压力,所占比例为42.35%。

职工文化状况问卷调查中,77%的职工认为本企业一般或不重视职工文化,36%的职工认为本企业职工文化活动较少或从无活动,77%的职工赞同建立“职工文化日”、“职工文化月”、“职工文化节”活动载体,76%的职工赞同评选职工文化建设先进职工、先进集体,45%的职工认为影响职工文化建设最主要因素是认识问题。

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职工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活动开展的不多,对职工文化需求、文化意愿了解不够深、不够透。

职工文化建设几乎完全由领导层制定,管理者与职工联系沟通较少,不能完全满足职工意愿,难于被广大职工所接受。

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并根植于职工“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培训需求调查制度,本着急用先学、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为搭建职工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职工学习愿望。

(三) 职工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创意、创造、创新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展, 职工文化需求层次与品味已日益提高,但其活动内容与方式却相对有些滞后,载体形态单一,如逢年过节时组织一些联欢会、文艺演出,更多的职工文化活动则仅限于街头巷尾的自娱自乐。

新时期企业职工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要求,以创新求适应,以创新求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不断探索和创造职工文化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才能使职工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

要结合不同职工群体的特性,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比如青工的文体活动要激越上进、活泼多样;女工的文化活动要突出女性的特点,适合女职工的需要,如手工艺品展览、家庭才艺表演等;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要平和舒缓等。

要策划出职工群众容易接受,且喜闻乐见,形式多样,能充分展示职工群众一技之长的文体活动,比如:利用重大节日组织职工举办书画摄影展览、征文演讲、诗歌朗诵比赛;组织举办文艺演出、元宵节焰火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为职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环境。

(四)职工文化需要形成品牌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指出:“职工文化建设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

这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

如何不断扩大职工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职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必须不断提高职工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内升素质,外塑形象,在省内乃至全国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应大力推进职工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充分展现职工文化的特色和个性;既保持发展数量,更注重质量和内涵,以品成牌。

整合社会、企业各方力量,搭建一个共同施力的平台,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出具有辽宁特色的“辽宁职工文化日、月、节”职工文化的品牌。

(五) 职工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缺失   1. 缺乏高效精干的职工文化建设干部队伍   从对企业党政领导和工会主席的调查问卷得知,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基层工会干部兼职多,分别占 53.85%和52.58%,工会干部的作风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深入职工不够,服务职工意识不强,分别占42.31%和,27.84%;其次是事业心不强,缺乏对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分别占32.05%和33.51%;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工作的本领不高,分别占15.38%和18.56%;工作作风不深入,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分别占 8.97%和13.4%。

从对企业工会主席的调查问卷得知,“最需要上级工会组织提供哪种业务学习培训平台”中,55.15%选择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工会业务培训班,27.84%选择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座谈。

从对企业党政领导和工会主席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源, 其实还是组织者思想解放不够, 创新勇气与能力不足, 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感欠强。

目前各企业工会干部大多数为兼职工作人员,兼而不干,素质普遍偏低,理论和业务水平跟当前形势不相符合,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应该做些什么来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

从对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多数基层单位的工会干部没有经过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政策理论把握不准,创新意识欠缺,对新情况、新问题自己也处于一知半解或根本就不知道的状态。

2. 用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经费是工会活动开展的基础,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前提保障。

在对企业党政领导的调查问卷中,承认工会活动经费紧张占39.74%,在对工会主席的调查问卷中,44.85%认为“活动经费紧张”是在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除“基层工会干部兼职多”外的第二主要问题。

职工文化状况调查问卷中,43%的职工认为影响职工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工会舍不得投入,工会经费不足,致使工会工作无资金、活动无场所、培训无阵地。

活动开展得少或难以开展,从何而谈职工文化建设呢?   3. 职工文化建设制度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   在对工会主席调查“你认为工会组织最迫切需要争取的政策”时,39.69%选择在法律层面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8.87%选择党政要支持工会组织按照自己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8.56%选择在政策层面赋予工会组织较大的支持力度,12.37%选择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评估和工会干部选拔、考核、作用、交流机制。

从对企业职工“最希望工会为您做哪些事”的调查中,除了提高工资收入,就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调节工作生活压力,占42.35%。

可见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不多,对本企业职工文化诉求与精神需求了解不够透彻。

职工文化的提出虽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上级主管部门还没有制定出职工文化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没有将基层企业组织职工文化活动与否、规模大小、效果如何作为考核工会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没有建立起职工文化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持续改进体系等日常工作评价运行监督机制。

各级企业工会也没有制定出职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案,没有足够的党政支持、发展基金和激励机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