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行质量管理 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新世纪经济竞争的焦点将是质量竞争管理竞争

实现中国经济振兴的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

近年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向管理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关键词:质量管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1 认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企业的生命。

在当前经济技术时代,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产品遭到国外名牌产品的严峻挑战,受到消费者货比三家,择优选购的无情竞争

这些挑战与竞争,焦点实质上是产品质量间的挑战与竞争

质量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永恒主题。

产品质量又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企业进行生产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生产本质上就不是一种生产,而是一种消耗。

企业经济效益小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取决于产品质量差距产品质量差距取决于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上的差距

所以没有产品质量就没有数量,也就谈不到经济效益

质量既是数量的基础,更是经济效益的基础。

本公司作为生产优质名牌产品企业,所以能蜚声国内外,产品可以畅销不衰,主要的是企业领导与广大职工强烈的质量意识。

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一汾酒,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以其品种全、规格花色多;以其可靠的生产技术装备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以其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服务质量在市场占有率中稳中求进;经济效益保持了稳定增长。

提高产品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一项其本要求,也是人类对所生产产品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

事实上,凡是生产产品,产量从来就是指一定质量的数量而言的。

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也就必然成为失去本来意义的虚构东西,那结果也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践表明,提高产品质量是增长社会财富的一条基本途径。

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物质财富的途径有二:一是增加一定质量产品数量;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产品品种。

提高质量还是降低消耗的一条基本途径。

生产中的各种浪费,直接来自管理不当的占很大一部分,而且直接来自产品落后,质量低劣所造成的浪费和损失,也是巨大和惊人的。

三鹿奶粉事件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再次向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工厂停厂、职工下岗,这次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所以说提高产品质量又是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2 明确全面质量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全面质量管理是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积累与发展,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运动和形成的规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法,是从质量运动的客观规律出发的。

质量质量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它科学性的突出表现。

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在本质上是主动的、进攻的、发展的,是系统性与综合性的,所以无论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到储存、包装、保管,产品质量无一不贯穿其中,而且质量永远与经营决策,永远与管理环节分不开,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与经营一体化最具体的体现。

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是较为系统、科学的一套管理办法,有着较为深刻、广泛的内涵。

体现在对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全面系统的分析,展开与控制的过程;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程序化、标准化、效率化的管理;广泛地吸收、融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企业要常胜不衰,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至关重要。

企业领导要善于将质量意识渗透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中去,将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保管、销售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中去,要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严明的赏罚考核责任制,形成一个人人抓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

汾酒之所以常胜不衰,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汾酒人把质量和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把严把质量关看作为国争光的具体行动。

20世纪60年代,汾酒厂在全国酿酒行业率先制订了工艺操作堆积和质量管理制度;20世纪70年代,又推出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把质量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32;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长期探索,把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应用到传统的酿酒生产管理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汾酒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在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四级质量管理网,明确了质量职能的分配,第一次把汾酒这一传统名牌产品质量控制由凭经验控制转变成科学控制,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又不惜人力建立起一支300余人素质较高、业务较精的专职质检队伍,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使整个生产流程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下。

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设置了“五大关隘”、“十七道防线”、“七十二层关口”,使一切隐患在这严密的防线面前无一漏网。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