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路易斯市的“中国结”

打开文本图片集。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前一段因为连着几起枪击事件而备受瞩目。8月9日,在这个城市的弗格森小镇,一个18岁的非洲裔男孩布朗,被白人警官在无任何确凿理由的情况下开枪打死,这件事随即引发当地民众抗议并演变为骚乱。政府无法给社会一个公正的说法,反而动用警力控制示威者,因此在圣路易斯市中心再次引发更大规模的抗议集会,警方还是采取强力驱散,抓捕了43人。问题是悲剧没有完,8月19日,又一个黑人男子被警察射杀。接下来的10月8日,一名下了班准备去私人保安公司从事第二份工作的警察,在路上执法把一个黑人青年射杀。这最后一个死者的亲属说,黑人青年手无寸铁,仅仅拿了个三明治,可能是这个东西的形状被警察怀疑是枪,因此丢了性命。

我们一行于10月16日抵达圣路易斯市,一直到20日离开,当地的一些人和媒体仍在纠结这些事。好在我们住的火车货场离市中心比较远,离与这个城市同名的大学很近。来过这个城市中国人,有一个夸张的形容:“圣路易斯市区有点像一座诡异的死城,即使是downtown最繁华的地段,也没什么人迹。”以我的体会,在夜晚,这里绝对是渺无人迹的所在。白天还好,看到那些上世纪上上世纪高高矮矮的用红砖一块一块砌起来的精致建筑,多少能感受到几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光荣与希望。连片废弃的商铺公寓,以及街头巷尾三三两两闲荡的各色流浪汉,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它衰败了。这个城市的顶峰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坐落在市中心密西西比河边的萨尔南拱门是一个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地标,高达192米,1964年前动工,用两年时间完成,是这个城市唯一具有现代气息的观光点,游客可以乘电梯到顶端。拱门象征着圣路易斯是当年美国从东部向西部开发的门户,这里的辽阔土地过去是法国的殖民地,城市是法国人建的,城市名字圣路易斯是为了纪念法国国王,没想到被拿破仑在1804年前后以区区15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人。美国一次性获得201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领土在一夜之间翻了近一倍。

因为圣路易斯位于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的交汇处,又几乎处于美国大陆的中央,在美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上,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历史上,它最早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交易口岸和美国重要的牛市场。南北战争以后随着铁路的修建,成为水陆交通枢纽,是全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第二大铁路运输中转站、第五大航空枢纽、第六大卡车运输中心。附近地区有丰富的煤、铁、有色金属及石灰石,为近代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大都市区曾经有3000多家企业,成为美国多样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工业集合体地区之一。20世纪中期,是仅次于底特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中心,是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制鞋中心。

简单说说这个城市中国有特殊关系的一件大事和一个美国女作家。

先说事。110年前,为了纪念花1500万从法国人手里买地100周年,美国人决定花1500万在圣路易斯市举办万国博览会,也就是现在的世博会。办会的1500万,市民自发募集500万,市政府出500万,密苏里州政府向国会申请了500万,个人、地方政府、国家各出三分之一的融资模式得到美国社会的高度认可,几乎成了办会的惯例。选址在城市的森林公园,因为场地不够大,筹委会就和相邻的华盛顿大学商量,以75万美元租下整个校园,学校田径场顺便还办了第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算是给博览会聚人气的娱乐节目。

据说在1904年的美国,刮胡子要5美分,去澡堂洗澡15美分,而博览会的门票一次是50美分。虽然贵,但也实在抵挡不住诱惑,博览会设了八个主题馆:生产馆、综合工业馆、教育和社会馆、电气馆、机械馆、运输馆、矿学和冶金馆及文理学科馆。在各个展馆陈列的不是小尺寸模型,都是接近实景的农场、矿山、学校、火车、汽车等,说白了那就是处于工业革命上升时期的“美国梦”。平均每天来圣路易斯参观的约有10万人,而当地号称是美国第四大城市,有50万人口。

更大的忽悠是在北京的美国公使,三番五次邀请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赴美访问,请中国人参加博览会。慈禧和光绪没心思去,但居然批了75万两府银成立官方代表团,带领商人企业家参会,正监督(团长)是贝勒爷溥伦,副监督黄开甲是晚清首批留美学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学习。代表团于1904年3月4日离京,4月17日抵达旧金山,溥伦没管展览的事,4月26日到华盛顿先见美国总统去了。他年轻开放,一路上学英语吃西餐,从相貌到穿着打扮饮食起居,都成为美国媒体的花边新闻。

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要临时搭建中国馆和中国村,设计者还必须有西方人认可的建筑资质,只好请两个比较了解中国文化和建筑、在上海执业的英国建筑师。他们开始建了中国牌坊、门楼、庭院,八角亭、金鱼池,问题是主办方提出要布置一套大清国皇家府邸和居室,这可就给干活的工匠出了难题。溥伦得知后说:“这个容易。”他让人比着自己在北京宅子的客厅卧室进行“克隆”,正厅的中央墙壁挂着中国画和一副对联,两旁摆着镶嵌、乌木、光漆、紫檀四样家具,左厢两间是卧室,床上是绣工精美的帷帐和被褥,右厢两间一为书房一为办公室,里面陈设着各种古玩。后花园由溥伦夫人设计,被参观的新闻媒体誉为中国的“夏宫”。话赶话容易走样,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国际博览会”条目,有一句“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博览会是1904年圣路易斯国际博览会,在会场上展出了颐和园的模型”,听着有点不靠谱,其实就是个小花园。中国村的活动更民间接地气,表演有京剧、舞龙、变戏法,乐器锣鼓、唢呐、胡琴,民歌《茉莉花》从这时开始成为西方人最熟悉的曲调。特产茶叶、瓷器、丝绸被购买一空,还有清末开办的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的马牌洋灰,获得展会金奖,中国产品共得到大大小小100多个奖项。

1904年8月18日,正在美国活动的孙中山也来到圣路易斯,根据中华书局1991年出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他当时说了句:“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慈禧人没来,可她的油画像被放在美术馆正厅展出,可见美国人还挺当回事儿。溥伦在开幕式结束后就回国了,这次的美国之行对他未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对工商业颇为热心,1911年出任庆亲王内阁的农工商大臣。辛亥革命后,他剪去辫子参与民国活动,曾是北京大总统府的政治顾问,1915年还当过参议院院长。

再说一个美国女作家,艾米莉·哈恩,中文名叫项美丽。1905年出生在圣路易斯,热闹的世博会应该刚刚结束。她是犹太人,一个德国移民的后代,在6个姐弟中行四,从小特立独行,崇尚自由和冒险。在15岁那年,她掏空家里的存钱罐,离家出走。年轻时在欧洲、非洲闯江湖,1935年开始远东之行,在上海滩结识了犹太冒险家沙逊,后来又认识了有才子之称的邵洵美,项美丽这个名字就是这位中国绅士的杰作。她作为《纽约客》驻中国的通讯记者,开始了传奇般的写作,在写关于中国的12本书中,10本有邵洵美的影子,让西方读者看到了古老的东方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动荡年代的生活趣闻。

1938年9月,项美丽邵洵美联手创办英文杂志《自由潭》,连载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译文。为扩大该书的影响,他们计划出单行本。时在延安的毛泽东应邀于1939年1月20日写了题为《抗战与外援的关系》的文章,作为单行本的序言,开场白道:“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很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书印了500本,秘密藏在项美丽的住所,一部分交给中共地下党组织,一部分是他们自己悄悄发给在沪的外籍友人。深夜,邵洵美驾着项美丽的汽车,到霞飞路一带的高级公寓和虹桥的洋别墅,在朋友王永禄的帮助下,把英文版的《论持久战》一一投入外国人的信箱,做这事除了有激情,也要有几分勇敢。

美丽后来的故事很多。1939年11月她完成了《宋氏姐妹》的书稿,来到香港。1943年12月,她成了沦陷区的第三批交换难民,回到了美国。1997年,92岁的项美丽摔了一跤,2月17日去世。她为《纽约客》写稿长达67年,从该刊创始人罗斯起,与4位主编共过事,这是出版史上罕见的。《纽约客》一直为她提供办公室,在去世前两周还在使用,许多人认为她是美国“被遗忘的文学瑰宝”。

(编辑·麻雯。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