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Paget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

肛周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是一种较罕见的上皮内腺癌,属乳腺外的 Paget病。1874年Paget首先报道了15例典型的乳腺Paget病[1],1889的Croker首次报道了乳腺外Paget病,1893年Darier和Coculillard首次报道了肛周Paget病。Beck收集了文献上12组75例肛周Paget病,统计结果表明患者发病无明显性别上的差异,平均发病年龄63岁。笔者经检索发现,1994~2005年国内文献上共有27例肛周 Paget病的报道,其中13例与其他乳腺外或外阴Paget病合并报道。在剩下的1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5∶1(10/4),发病年龄17~83岁,平均65.1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1)起病缓慢,病史较长,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约4年。(2)患者最早症状往往是肛周顽固性瘙痒,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无效。(3)体检发现在初起时为肛周丘疹或鳞屑状红斑,随后逐渐扩展成浸润性斑,肛周潮红类似于湿疹,而后形成边缘隆起,界限清楚的溃疡。(4)病变如累及肛管黏膜,常伴有直肠癌。

1 Paget病的组织起源。

目前已知18.75%Paget病患者病变呈多中心性发生,但关于Paget病的组织起源目前尚无定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2]:(1)Page细胞为角质细胞的变形;(2)Paget病瘤细胞来源于汗腺细胞;(3)癌基因突变,导致多中心上皮组织癌变,其作用于表皮可致Paget病,作用于汗腺等其他组织可导致汗腺癌和内脏器官癌;(4)Paget细胞来源于表皮内多潜能细胞

2 组织形态。

显微镜下见典型的Paget细胞,体积大,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丰富,染色淡,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不多见,瘤细胞常成群或单个散在分布于表皮内,也可排列成腺管状。病灶周围鳞状上皮可有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国内有学者将Paget病分为3种类型:Ⅰ型:病变仅累及表皮;Ⅱ型:病变侵犯皮肤附属器官;Ⅲ型:病变侵犯周围脏器。

Chanda复习文献中196例乳腺外Paget病,12%患者在与皮肤病变邻近部位有内脏癌[3]。在肛周发生的Paget病常累及邻近组织或器官,特别是肛管直肠。Mc Carter等报道在27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肛管癌,3例并发直肠癌,1例并发前列腺癌,1例并发皮肤鳞状细胞癌。

3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染色见70%~90%乳腺乳腺外Paget病的Paget细胞明显表达CAM 5.2(主要是CK8)。CK7对乳腺乳腺外Paget病是非常灵敏的标记物。无深部肿瘤的外阴、肛周部Paget细胞强烈表达GCDFP15[4]。大部分乳腺外Paget病表达MUC5A,但乳腺Paget病不表达MUC5A,伴有肠癌的肛周Paget表达MUC2。

4 鉴别诊断。

(1)原位派杰样黑色素瘤(pagetoid melanoma in situ):其特点为瘤细胞内常含有黑色素,瘤细胞在鳞状上皮细胞的基底部直接与真皮接触,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及HMB45阳性,瘤细胞PAS染色阴性,Dopa染色阳性。肛周Paget病则瘤细胞内无黑色素颗粒,瘤细胞位于表皮内,与真皮之间有基底细胞层隔开,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及HMB45,瘤细胞PAS染色阳性,Dopa染色阴性。(2)鲍温病(Bowen’s disease):瘤细胞的异型性及多形性十分明显,常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瘤细胞与周围的鳞状上皮细胞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常可见相互移行的关系,瘤细胞胞质较红,常可见单个细胞角化现象。肛周Paget病则瘤细胞的异型性及多形性不十分明显,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较少见,瘤细胞与周围的鳞状上皮细胞之间界限常较清楚,与周围的鳞状上皮细胞之间无相互移行的关系,瘤细胞胞质染色较淡,不可见单个细胞角化现象。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