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77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以常规内科治疗为基础, 同时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血气指标变化。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1%(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指标ki.11—5547/r.2016.15.043   本研究为明确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 对77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单纯常规内科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77例   COPD急性加重患者, 症状及体征均与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9例, 年龄45~83岁, 平均年龄(60.8±7.6)岁;病程3~7年, 平均病程(5.0±0.7)年。

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0例, 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0.8±7.1)岁;病程3~6年, 平均病程(5.1±0.7)年。

排除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者和意识不清者。

两组患者均就本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 包括抗感染、吸氧、祛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 在患者入院24~36 h后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使用BF—260型支气管镜经鼻腔至病变部位, 检查探寻痰液潴留部位或者痰痂堵塞处, 使用吸引器进行吸痰处理, 负压5~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期间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痰液稀释处理2~4 ml/次, 并反复灌洗, 尽可能一次性彻底清除。

1. 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体征监护, 统计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包括血氧饱和度(S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检测患者炎症吸收情况, 并结合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变化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 4 疗效判定标准[2] 有效:患者咳痰、咳嗽和高热症状均明显减轻, 肺部??音显著减少, SO2和PaO2升高, PaCO2降低, 且胸部CT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炎症吸收;无效:上述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和胸片检测结果均毫无改善, 甚至加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治疗后, 观察组PaO2、PaCO2和SO2分别为(75.3±2.5)mm Hg、(51.2±6.3)mm Hg和(91.3±3.1)%, 对照组分别为(64.7±2.3)mm Hg、(63.3±11.4)mm Hg和(85.3±3.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 陈延斌, 朱晔涵, 黄建安.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4):308—310.   [2] 冯霞.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的应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1):113.   [3] 唐玲. 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 临床肺科杂志, 2015, 20(10):1864—1866.   [收稿日期:2016—01—20]。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