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线阵变频探头5.0 MHz~7.5 MHz,结合凸阵探头2.6 MHz~5.0 MHz,对125例患者采用局部加压法检查,观察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急性阑尾超声诊断率92.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87.0%(20/2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90.2%(37/41);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为94.9%(37/39);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为100.0%(22/22)。结论:超声急性阑尾炎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

急性阑尾炎为最常见的急腹症,目前居急腹症首位。正常阑尾超声检查一般难以显示,但在阑尾因梗阻、感染使其肿胀或有积液、粪石时,超声便可发现病变的阑尾。现就我院近一年多来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经超声检查的125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因急腹症就诊于我院,术前经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125例患者,年龄6岁~68岁,平均年龄37.5岁。患者主因脐周痛或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而就诊,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经查体部分患者麦氏点有典型的压痛及反跳痛。

1.2 方法 本次诊断主要使用日本东芝240、550超声仪,部分结合LOGIQ7彩色超声诊断仪,用线阵变频5.0 MHz~7.5 MHz及凸阵探头2.6 MHz~5.0 MHz探头扫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局部加压检查法。观察上腹部后,将探头置于回盲部,先在右下腹显示回盲部与升结肠,肠腔内有液气泡回声,再将探头逐渐移动至回盲部末端,平放于阑尾区,在探头两端缓慢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外动静脉之间,探查阑尾的基本图像及阑尾周围的情况而进行诊断[1,2]。

2 结果。

超声诊断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病理结果对照(略)。

对125例患者进行总结,超声显示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回声不光滑,管壁层次欠清晰,腔内有少量渗出液。其中3例阑尾周围的肠间隙及右侧髂窝可见少量无回声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7例,阑尾肿胀粗大,长轴呈蚯蚓状或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厚薄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内部回声不均,横切时呈靶环征或同心圆征,呼吸时,阑尾随盲肠上下移动,从腰大肌表面滑过;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37例(见图1),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内膜高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局域性连续中断或回声失落,提示穿孔可能;阑尾周围脓肿形成22例(见图2),阑尾周围炎症与大网膜及肠袢粘连形成炎性团块,边界不清,内部为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区,内透声差,11例团块内可见强回声团,伴声影7例,伴慧尾4例。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