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医学论文:临床医学本科论文

金元医李东垣重调补脾胃脾胃立论认伤脾胃病由生首先提出阴火论并创制补益气汤等闻名方剂对世产生了很影响然而他提出阴火理论容丰富却略具体以致代医见仁见智莫衷是。

笔者学习《脾胃论》基础上就其阴火理论及临床应用略有心得现举隅如下。

、病例举隅。

患者刘某男56岁。

初诊008年3月8日主诉腹痛、便下脓血半年。

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发热、腹痛、便下脓血每日达0余次初步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多次附近医院治疗病情坏至今愈进步诊治我处。

诉仍阵发腹痛、腹胀、便下脓血每日3次以晨起著发热恶寒饮食纳差极疲乏。

要医治疗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无力。

辨证脾肾亏损、湿邪阻、阴火生。

治则温补脾肾、祛湿止泄、升阳降火。

处方补益气汤合四神丸加减。

生黄芪60g人参0g(另煎)焦白术30g陈皮6g升麻0g柴胡0g苍术5g石榴皮30g肉豆蔻0g(油)补骨脂0g吴茱萸6g炮干姜0g炮附片0g焦乌梅0g炒粟壳6g焦三仙各5g黄连g甘草6g用法水煎日剂分两次。

上方连七剂再诊诉腹胀、腹痛、腹泻较前明显减轻饮食少增再发热。

药已病效不更方。

守方再二十剂诸症消失。

原方改汤散每0g日三次。

连半年诊诉诸症再发作精神较佳饮食正常。

血常规、便常规及血生化正常。

两年随访再复发。

二、体会。

李东垣强调伤其不足不足者补忌苦寒药损其脾胃提出以辛甘温剂补其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以及以诸风药升发阳气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治疗法重视脾胃阳气升发升阳气就是降阴火脾胃阳气升发则元气旺浊热阴火潜从而创立了甘温除热法[]。

方剂有补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当归龙胆汤、升阳除湿汤等数十方无不含有补气、升阳体现了甘温除热治疗原则补益气汤其代表方剂

脾气肺气母补益气汤以黄芪君补肺益卫气而固腠理[];臣以人参、甘草补脾胃气以泻火;白术苦甘温除胃湿热当归和血脉佐;清阳陷下故用气清味薄柴胡、升麻使引芪、参等甘温气上升升举下陷清气还脾胃也使少阳生发气上煦心肺[3]可见甘温除热剂正是补气升阳降浊而设。

李东垣创立甘温除热法进步发展了扶正祛邪理论治疗正气虚损引起假热证拓展了新思路。

笔者临证运用对脾胃气虚证治疗每补脾升阳方少佐黄柏、丹皮更有利降阴火阴火潜降又有助脾胃阳气升发

阴火理论是东垣脾胃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补土学说理法方药多方面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