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在这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为适应社会的新发展,高校信息化程度逐日增强,这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效果。

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

高校信息化的驱动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当前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有效的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就目前而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在依靠人工来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环境随之发生变化。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今天,审计对象已经由以纸质材料为依托的财务数据及其他相关材料转变成以信息化软件为依托的电子数据,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对象的电子信息化必然对审计手段造成很大的影响,促使审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加,静态审计、现场审计及事后审计的传统审计模式效率低、效果差,已不再满足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实时跟踪+联网监督”的审计模式,将传统的审计模式转变成动、静态审计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相结合及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现代审计模式。

(三)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减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并日?u复杂,各项经济数据逐日增加,不同的经济数据以不同形式被保存起来,审计人员要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发现风险点并获取审计证据,只依靠传统的审计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经济活动及相关数据信息的增多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增加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和审计难度。

而计算机处理数据速度快、准确性高,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这种特点,才能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高效的处理数据,发现审计风险点,获取到审计证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减低审计风险。

因此,必须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审计技术手段。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审计人员审计信息化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增加,信息技术对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目标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

大部分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习惯于按部就班,并且缺乏审计信息化相关的交流和学习,对信息技术影响内部审计的程度缺乏认识,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审计思路和手段上,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信息时代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高校内部数据不共享增加了审计信息化建设难度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应该建立在各院系和职能部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尤其依赖于它们的网络互连及数据共享程度。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所使用的工作软件数据标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人事、教务、科研、财务、资产管理等数据管理系统不能进行数据共享,限制了审计软件的使用,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实施监督,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发展,增加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此外,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清,存在抵触情绪,不愿与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数据对接,阻碍了审计人员获取相关资料,制约了审计技术的革新。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高校由于缺乏软件开发人员审计软件开发只能依靠外界软件开发商来完成。

外部软件开发商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高校内部审计与外界缺乏交流,软件开发商对高校内部审计各方面的特点缺乏了解,软件的开发周期会延长;(2)高校内部各院系所使用信息系统软件数据标准不一致,致使所需开发的审计软件复杂程度增加;(3)各高校情况不一,所开发出的单一审计软件通用性差,并不能适用于所有高校,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这些都将导致高校审计信息建设成本的过高,制约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才   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审计部门缺乏真正精通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审计人才,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会出身,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比较安于现状,同时缺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相关后续教育,虽然能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但在数据管理及电子数据审计证据的挖掘分析等方面严重不足;其次,国内高校对于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大多侧重于企业财务审计,极少有审计专业的设置侧重于审计信息化,而新进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多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进入的应届毕业生,这致使内部审计部门缺乏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自上而下逐级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意识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为高校管理信息化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其监督职能,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高校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好目标决策领导人的角色,并为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并提供经费支持;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审计信息化的实施者,应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学习,强化审计信息化意识,打破传统的审计理念,积极创新审计手段,使内部审计的发展适应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学校信息化程度,建立高校局域网下的数据共享平台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在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基础之上所建立,学校各系部和各职能部门均在内部审计监督范围之内,要完成内部审计信息化首先应该完善监督对象的信息化建设,对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优化,规范数据标准,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局域网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网络基础设施,整合校内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此外,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系部和职能部门应在意识上消除对内部审计的抵触心理,积极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数据,支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外部交流,将审计项目进行部分外包   高教内部审计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社会机构、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能更及时快速的获取到最新的审计信息化资讯与技术手段,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更好的吸取其他高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审计项目的部分外包能使外部软件开发商对高校内部审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减少软件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软件开发商而言,由于审计项目的细分,所开发的审计软件的通用性会增加,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减低成本并扩大审计软件的市场。

(四)加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   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是关键。

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跟得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深入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校审计专业应设置计算机审计方向的专业人才来适应和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其次,高校?炔可蠹撇棵庞νü?招聘、内部借调能方式获得有计算机背景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后,应增加在职内部审计人员关于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提高在职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卓芬波.大数据时代高校审计信息化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4(14):149.   [2]刘建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徐剑.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23—25.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