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乡思

乔羽,山东济宁人,闻名中外的词作家,原国家歌舞剧院院长,年逾八十仍活跃词坛和文化娱乐界,被人亲切地称作乔老爷;振民姓禹,河北沙河渡口村人,不久前刚从河北电台农村部领导岗位退下来,高级编审。乍一看,这不同时代、不同籍贯、不同行当的两个人,似乎不该有什么瓜葛。但随着振民散文集故园情》、《雪泥鸿爪》相继问世,乔羽振民间数十年不为人知的忘年交和心灵沟通,终于呈现给读者。

振民散文集中有《乔羽情系渡口村》、《乔羽乡思》、《乔羽歌词的美》、《不为积习所蔽 不为时尚所惑》等数篇文章记述了不同时期作者对乔羽的印象及与乔羽交往。振民故乡渡口村是太行深山的革命老区,乔羽在参加革命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就到过这一带,绿水青山和淳厚的民风给乔羽留下深刻印象。新中国诞生后,乔羽先后多次在渡口工作和体验生活,渡口成为乔羽第二故乡。1950年乔羽住在振民的老邻居、当时在省内外很有影响的太行区劳模刘青云家,当年还是光屁股顽童的振民就对乔羽有了别样的懵懂印象:穿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服,和互助组员们唠家常谈生产,学干农活闹出不少笑话,闲时在房顶摆弄洋戏匣子唱豫剧,夜深人静时还伏案写作的戴眼镜的文化人……。

1958年乔羽再来渡口,仍然住在刘青云家,而且带来了夫人。这时已读初中的振民,知道乔羽是了不起的作家、诗人,也切身体验到乔羽渡口期间创作的诗词、歌谣以及歌剧戏曲所发挥的鼓舞士气激励群众的作用。乔羽创作的抗旱歌谣:“一条扁担,两只青罐,你说担的是水,我说担的是棉,这话你要不信,秋后咱再来看”,通俗形象,极富哲理韵味,当时不仅在太行山区流传,而且被收入中小学补充教材。这在振民年幼的心灵留下极深的印记。振民196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当社员,办俱乐部,业余时间搞创作写报道,当村党支部副书记,以致后来被选拔到县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这一段的发展和成长,乔羽渡口的活动影响不能不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际上,振民乔羽的真正交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加深的。1978年春,已到河北电台工作的振民,满载渡口父老乡亲的重托,给时任中国歌舞剧院院长的乔羽写信,寄去了乡亲们的问候,表达了盼他重返故地的愿望。乔羽在回信中深情地回忆起渡口的山水林田,回忆起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写道:“我没有直接写过渡口的生活,但渡口在我写作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故乡,对一个作者来说,无论离开多少年,都是他的本源。第二故乡,则经常是他成长壮大、发枝结果的地方。时间使二者无形中结合起来,便形成一个作者的气质、风格、个性,一个作者所独具的色彩,是从这里产生的。”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乔羽表达了再返第二故乡探望故人的强烈愿望,并说,“虽然时间相隔已久,只要再去住个不太长的时间,便会把过去和现在连接在一起,便会使我懂得许多事情,因为我在那里有‘根’”。乔羽对基层民众的一往情深,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阐释,对振民以后的创作影响至深。

乔羽第二故乡渡口一直怀有不尽的乡思,并多次表露要重返渡口看看的愿望,但种种原因终未成行,这对年逾古稀的乔老来说不能不说是件憾事。而振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总要抽出时间回渡口住上一些日子,即使父母双亲过世多年后,也从未间断过。他住老屋、睡土炕,喝稀饭、吃菜团子,正月天围坐在炕头上和乡亲们聊天,春夏时节,一大早躺在炕上听布谷或明鸡儿叫,秋天里和乡亲们分享丰收的喜悦。他也不时把故乡的新见闻、回乡的新感受通过书信或电话向乔老汇报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聊慰乔老的思乡之情。后来,振民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成了一篇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深邃的散文。在他的笔下,勤劳能干,深受群众拥戴,当了一辈子队长“酷似南园井台上那棵大柿树”的等来哥;一辈子就知道埋头干活,农忙常起五更下地,被大家誉为“红脸”的贫农老同;少年放牛,当了二十多年工人退休后仍然放牛,打了一辈子光棍,心肠软、无心计、童心未泯的老邻居乔来等等,一个个性格各异却同样憨厚实在的乡亲构成了那个时代农村的群雕图。对那把乡亲的希望变成现实的高高场的细致描写,对小时候家乡河流永远欢歌的颂赞,对家院梧桐、村头辘轳、村中连环院的深情咏唱,呈现于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山村田园风光。而对家乡庙会、小吃摊、过年、元宵节、看戏等等的回忆和描写,汇成了厚重广阔的太行山民俗画卷。

故园情》等散文集面世后,家乡的父老乡亲纷纷打电话写信,忆往事谈感受;一些大学的师生邀振民谈写作体会和技巧;电台的同事们则相约到振民的村子去考察采风,体验生活。乔羽先生读了《故园情》后特别高兴,在给振民的信中写道:“读过序言便使我狂喜,许久没读到过这么真挚的文字了……此中涉及的许多人物、故事我都仿佛如在目前。在时间上,你所写的正是我在你的故乡生活的那几年的事情,只是我是一个外来人,你却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感受难比你的深切,记忆难比你的鲜亮。但毕竟我也算是一个亲历者,可惜的是,看来我已没有可能从我的角度上来写这些事情了。”其对振民的赞许及肯定,对第二故乡的眷恋情怀跃然纸上。可以说,对渡口山乡的共同乡思,构成了乔羽振民这两代人心灵沟通的纽带。(责编:孙达)。

相关热词搜索: 乡思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