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及影响

【摘 要】 建筑设计中旧建筑改造方法很多,比如采用功能置换的方法结构改造方法、表皮改造方法等,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改造方法,都需要考虑旧建筑风格,改造之后的旧建筑,不仅要有原始的个性,同时还应该具备现代气息,既要做好实用性,又应该做到经济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中的旧建筑改造方法;其次探讨了旧建筑改造应该具备的美学特征,仅供借鉴。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08407.htm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改造   旧建筑因其建设时间很长,有些功能逐渐的退化,但是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有些旧建筑因为历史价值比较高,所以只能采取改造方法,而不能选择全部的拆除的方法,旧建筑改造既省时省力,成本也低,旧建筑改造之后应该达到美学效果,比如层次性、整体性动态性以及文化等,只有这样旧建筑改造才算真正的成功。

一、建筑设计中的旧建筑改造方法   1、功能置换   在旧建筑原有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功能元素,以使旧建筑空间结构富有动态性

这种设计方法既不破坏旧建筑结构,对保留建筑结构基本特征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旧建筑旧貌换新颜,使旧建筑具备灵活性。

本文以某城市老城区改造为例,该城区建设时间比较长,而且还存在一些旧厂房,其紧邻夫子庙,具有一定的文化气息,所以该城区文化价值比较高。

设计人员首先了解了该城区的基本情况,如空间形态及其结构等,遵循尊重历史以及最大程度体现人文价值的原则,对旧城区建筑进行了改造

其中改造的重点是将三层厂房改造成咖啡厅以及书店,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文化气息。

2、结构改造   首先,加建设计,针对该城区的建筑结构特点,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梁、板、柱等进行加固处理,其采取的主要设计方法如下:梁选择包钢加固法,而板使用碳纤维粘贴法,柱使用截面加大法面,在柱的改造设计中,需要使用灌浆料,但是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难以控制灌浆料的强度,因此在柱结构改造设计时,需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其次,原结构保护,如果建筑总体结构没有任何的损坏,而且还没有到使用年限,设计人员则采取原结构保护的方法,就是拆除旧建筑原有结构,并且对其也不采取加固的措施,而是选择一种阻锈剂,将其粉刷建筑混凝土表面,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阻锈剂是西卡,这种阻锈剂主要由瑞士生产,质量优良,这种建筑设计方法,只是对旧建筑结构进行些许的改变,使其既能够实现新功能,又能够提高其可靠性,经济合理,方案可行;最后,扩建改造,在原有建筑结构基本上对其进行扩建,将其中的设施、材料以及工艺等进行适度的扩充,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以此来提升建筑生产能力,并且进一步扩大旧有建筑自身的经济效益,扩建改造方法比较复杂,其中还涉及到技术改造,除此之外,改建以及停产复建等都是其重要环节。

3、表皮改造   首先,立面改造,在立面改造设计时,应该符合总体改造的要求,保存原有建筑立面肌理,但是还应该突出时代性,立面改造属于折中设计思想,既利于旧建筑居民接受,又利于现代人接受。

一般情况下,立面改造主要有设计方法,一是修旧如旧,就是根据建筑原有形式来复原或者补缺等;另一个是修旧如新的方法,在保留建筑结构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同时,采用现代技术以及新型的工艺材料,来对其进行改造,使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仅能够使人想象到原有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感,还能够体现出时代感。

其次,屋面改造,以屋面结构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凝土屋面,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屋面主要是对防水以及防热进行改造,可以选择使用增加采光顶棚的方法,来改善室内光环境情况。

具体的改造方法如下:锯开屋面板,不破坏主梁结构,而是将其看作是顶棚结构;增加支撑钢梁,以此来缩短顶棚跨度,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网格体系;另一种是桁架式坡屋面,在其进行改造时,要达到现代民用建筑各方面要求,比如防水或者保温要求,传统旧建筑屋顶主要使用的镀锌铁皮,将其置换成彩钢夹心板,之后再覆盖瓷砖,屋面改造时要考虑到整个建筑的风格,屋面与里面风格要保持统一。

二、旧建筑改造的美学特征   1、层次性   作为嵌入式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体系之一,建筑具有层次结构这从某种意义决定了旧建筑的转型必须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从技术到文化和艺术的精神次的过程通常对应于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意识的强大的过程来说,从体系结构技术的理想发展成建筑的情感与文化的结合,才算完成了整个改造的过程。

设计可以概括为 “真”,“善”,“美”几个层次的追求“真”即人: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真实”,“善”强调施工活动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美”强调建筑外表皮与文化环境和当前审荚层级相统。

它强调的是一种符合人类审美意识的潜意识的不可争议的特征。

2、整体性   在生态环境中的旧建筑改造中,整体性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其特征在于与旧建筑的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

其中,既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外部环的因素,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一人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

通过追求旧建筑整体性改造并非强加于自然,而是将其融于自然,“空间”代替“生态秩序”,“有意味的形式”代替“共生”形式;“永恒”代替“超越:’。

这一切也表明: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已经结束,与老建筑的生态现实统一的审美理想是基于目标之上的。

3、动态性   一方面,旧建筑改造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中,运用交流方式,在全球性旧文化与旧地域性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环境下的建筑文化,从而使得旧建筑与城市设计在新陈代谢中永远保持永远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其改造目的明显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旧建筑改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在动态中逐渐发展并不断提高才能符合美学标准。

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未来的标识语,其美学特征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修正自我,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

4、文化性   从二十世纪至今,随着建筑艺术日趋活跃,建筑文化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文化性的建筑,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描述,文化孕育建筑中已成为文化建筑的共识。

三、结语   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普通的旧建筑改造计划已势在必行。

对旧建筑的道路仍然是漫长的转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以前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的建筑所处的新时代和新的社会背景中,充分挖掘出老建筑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确保改造建筑的本质时,重新审视和利用旧建筑的新价值。

在新的时期和标准规则变换中,更复杂的是我们要通过建筑形式,看到一个全方位的旧建筑改造,在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意识下,也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敏,沈三陵. 记两例英国旧建筑改造[J]. 世界建筑. 2005(05)   [2] 张琴. 从点到点――上海民间自发的旧建筑改造与利用[J]. 时代建筑. 2006(02)   [3] 徐强.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中的应用[J]. 世界建筑. 2006(05)   [4] 韩巍. 旧建筑改造中的低技术建造[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