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失败原因的探讨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广泛开展,疗效是比较满意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在增加。

我院自2000年开始开展各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双金属杯置换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共出现并发症或失败者13例,占4.9%,另外收治一名外院治疗后出现人工股骨头柄穿破股骨皮质的病例。

共报告ll例。

临床资料男210例,女72例。

全髋置换15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03例,双杯置换21例。

年领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52岁。

临床种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6例,股骨颈骨折98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8例。

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钴铬铜合金材料156例,钛合金材料106例。

双杯子:钴铬钼材料2例。

髋臼帽: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手术入路大部分采用前外侧入路。

少部分采用后外侧入路。

术中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

少部分术中出血较多者术后行负压引流。

术后皮牵三周,床上股四头肌练习。

四周后逐渐扶拐下床活动。

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5年,最短三个月,平均52个月。

本组281例中出_现并发症者13例。

占4.9%,有三例失去联系。

另外收治外院术后并发症一例(人工投骨头柄穿出股骨皮质),共报告11例,假体柄折断l例。

感染2例,假体穿出股骨皮质1例。

讨论 1.人工股骨干头脱位本组4例,1例于全髋置换术后三个月因不能行走拍片发现已脱位

经二次手术发现人工股骨头安放角度有误,变成后倾25°,致使脱位,未中重新安放假体

另外3例脱位,均由搬动不当引起,其中1例手术后在麻醉状态下搬动造成;另外两例术后一周以内拍X光片时搬动引起,其中1例被家属抬起,屈膝屈髋90°而造成脱位

有1例在X线电视下复位成功,另2例失败,行切开复位。

预防:术中注意股骨头前倾角不能过大与过小。

角度过大、过小都易发生脱位[1]注意修复关节囊。

术后以中单模型束缚骨盆,向大粗隆施加压力,防止脱位

在此基础上保持患肢外展内旋位搬运。

2.假体松动与下沉人工股骨头松动及臼帽松动各1例。

临床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活动时有音响。

臼帽松动主要为髋臼准备不良,臼帽稍突出于髋臼之外[2]加上骨水泥粘合不良,早期即出现松动

人工股骨头的松支主要由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产生聚合热同时释放单体,加上扩大髋腔的机械作用造成髋腔内骨质损伤。

人工髋关节安放过程中基本上破坏了股骨矩及骨小梁传递力的均匀合理性,使压力集中,旋转应力集中并与剪力及摩擦转矩有关,使受力集中部位的骨质产生压迫、坏死、吸收,使功能性负荷的假体松动、下沉。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