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灾后重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学校灾后重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一)、平面控制网测设。

根据规划局移交红线点及坐标利用经纬仪,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线,定出整栋楼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控制轴线引至四周固定建筑物不宜损坏的地方,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二)、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水准仪在使用前必须经校验合格。

2、根椐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在场区内至少设有四个高程水准点,高程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50米,设在整栋楼周边的临设围墙上,用这些点和总平图控制整栋楼的正负零.

(三)、±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A、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应砌砖保护,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

B、采用经校验合格的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网对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

2、轴线投测方法:

A、根据场区基础施工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测出纵横轴线, 进行基础施工

B、 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测出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层上,并打控制桩以控制基础及地梁的施工

C、待基础及承台地梁垫层施工好后,基底控制桩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注作为支模板的依据。并请规划部门检验复核。

3、标高控制方法:

A、高程控制点的校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校测高程控制网,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到,经校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B、±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互相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壁桩的立面位置。

C、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拆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四)、±0.00以上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对于建筑物±0.00以上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外控法),对于不能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的层面应采用内控法。

2、支设模板时的测量。

A、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B、柱子垂直度检测。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锤球法。

3、高程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柱子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测标高点(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离。

A、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综合。

B、在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4、装饰阶段放线。

主体各层拆模后,楼层结构标高以上+1m处,在便于观察的框架柱上,弹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水平线用钢尺向上、向下引测,结合水准仪大面积抄平,分别控制各种装饰标高

(五)、沉降变形观察。

沉降变形观察请专业公司出方案,公司审批后项目部监督执行。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