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的由来”等9则|抬杠一词的由来

抬杠”的由来      我国北方,以前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面。

他们抬着竹杠和轿子在人群里穿梭,围观的人则和那个小丑随机式地比赛斗嘴,甚至用自认花巧的话来对骂。

这种“抬杠会”,在满族进入中原后,成了中国人“抬杠”的起源。

后来“抬杠”是一种借着机灵巧诈的嘴上功夫指责别人,而同时也闪避别人指责的文化习惯。

跑步:古代体育之王      跑步,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军队考评内容。

善跑,不仅仅是谋生的技能,还是被社会认可的荣誉。

战国时,战术已经改革,由车战改成大兵团步兵作战,“兵之情主速”。

步兵移动主要是靠走和跑来完成,因此长跑训练就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军事家孙武被聘为吴王阖闾的军师,他很重视军队长跑能力的训练,命令士卒穿了全副甲胄,拿了作战的武器,跑完300里路,才准许宿营。

通过训练,他选拔了3000名,长跑能力最好的人,组成先锋部队,进攻楚国。

由于运动速度快,很快占领了楚国首都郢城。

秦汉以后,步兵虽仍是军队作战的主要兵种,但长途追击由骑兵担任,步兵主要是短距离的突击,所以在跑步的训练上就偏重于短跑训练了。

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上说:“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

”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要求迅速,就要使用跑得快的人。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说:元代有一种长跑比赛叫“贵由赤”,越三时,走180里。

古代一天12个时辰,三时即现在的6个小时。

6个小时跑完180里,说明1小时跑15000米。

世界上哪些国家长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5年全世界平均寿命将增加至73岁,且各国人民平均寿命皆会达到50岁(目前尚有30个国家平均寿命低于50岁)。

以性别观察,女性平均寿命69岁,高出男性4岁,以北美洲女性80岁最长寿,欧洲男女平均寿命差距最多,女性寿命平均高于男性约8岁。

按洲别的人口寿命分析,以北美洲的77岁最长寿,其次为大洋洲的75岁、亚洲为67岁、非洲则仅有52岁。

2007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是85.99岁,连续第23年世界排名第一,排名第二位的是香港女性平均寿命是85.4岁。

其后分别是法国女性84.1岁及瑞士女性的84岁。

全球最长寿的是冰岛男性为79.4岁,香港男性以79.3岁排名第二。

书肆――古代的书店      古时候书店叫“书肆”,最早始于汉代。

书肆是京都长安街头经营书本典籍的专业市场。

汉武帝曾下令征求上古遗书,组织有关人员专门抄写书籍。

各种流派的学者为交流著述,便频繁出现于书肆

以后又称“书坊”,还有既刻书又卖书的叫“书林”、“书铺”、“书棚”等。

到了晚宋,书肆接二连三的门面就出来了,爱书藏书的人一多,那书肆还真的成了正儿八经的作坊,有选题的,有刻字的,也有专司校对的,几乎就是今天书局的缩影,既刻书印书,又卖书。

宋以后,书堂、书屋、书铺、书林一类杂称统指为书坊,其印书、卖书的功能也日渐凸现。

书肆之称,仍在这行当保留了下来。

较有名气的书肆有京城的琉璃厂书肆和姑苏书肆

内蒙古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剑      最新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出土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剑

据了解,这把青铜短剑通长25.4厘米,剑身近似柳叶形,厚脊,双面刃,直柄,中间有两道凹槽,柄首略呈环状,柄与剑身衔接处的两侧有凸齿,剑身向下斜凸成锋,柄部缠绕麻绳。

这把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年代约在早商时期的公元前15世纪,比中原地区出现青铜剑大约早300年,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青铜剑

从时间角度来说,这一青铜短鲥堪称“中华第一剑”。

黄河名称溯源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它的名字并不叫黄河

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它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烧纸钱风俗始于何时      烧纸钱的风俗由来已久,唐代《封氏闻见记》载“古者享祀鬼神,有青璧币,事毕则埋之。

魏晋以来,始有纸钱”。

明清之际,以剪纸钱祭祖作为民间丧俗已广为记载,《恩县志》:“初丧悬纸钱挂于门,谓之招魂。

”《庆云县志》:“惟初丧及前二,孝子皆城隍庙焚纸招魂。

”在民间丧俗中,除殡期外,魂幡和纸钱还贯穿整个祭日和鬼节之中。

在一七、五七、七七、百日、周年、三年及清明节、中元节等都有烧纸扎、烧纸钱的仪式。

古时的九州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中,就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豫、冀、衮、青、徐、扬、荆、梁、雍“九州”。

豫州”即今河南省,管辖范围在黄河与湖北的荆山之间。

豫州之北为,“冀州”,即今河北省的大部。

豫州之南为“荆州”,即今湖北、湖南的大。

部。

豫州之西北为“雍州”,即今陕西、山西省的大部。

豫州之东北为“青州”,即今河北、山东省的大部。

豫州之东为“徐州”,即今江苏、安徽省的北部。

豫州之东南为“扬州”,即今江苏省的一部分。

而“豫州”恰好位于九州之中,所以河南省又称为“中州”。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始于宋代,概括了中国汉族的主要姓氏,是钱塘一个老儒所编。

共收姓氏400多个,故称“百家姓”。

该文四字一句,合辙押韵,虽无文理,却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此成为旧时的启蒙读物。

宋诗人陆游在诗注中说:“农家十月,乃遗子弟入学,所谓杂事,百家姓之类。

”为了表示皇家姓氏的至高无上,北宋时的《百家姓》以“赵”居首,明洪武年间编的《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清康熙时编的《御制百家姓》赐予“孔”姓居首。

最流行的属前者。

(文章代码:2027)      文稿 李 莉   责任编辑 蒲 晖。

1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