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滋养生命

公共交通工具上,一些人戴着耳机,亦或专注地聆听,亦或低声哼唱,亦或轻舞身体配合着音乐的节奏。

是什么音乐吸引了他们?为什么他们被这样的音乐吸引?他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86113.htm  音中有共鸣   《列子?汤问》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歌声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

韩娥去齐国路上唱歌来乞讨换取食物,她离开后,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周围的人都认为她没有离开。

韩娥前行住宿在一家旅店,因为贫穷遭到店主人的轻视,她用长音悲哭,整个街巷的人们都感觉到悲伤,多日不食。

韩娥离开后,人们还是忧愁着,于是人们追赶着把韩娥找回来,她又用长音放声歌唱,整个街巷的人们高兴得欢呼雀跃,忘记了之前的悲伤。

虽然这个故事有夸张的成分,但仍可见音乐可引发人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体验,实现了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

就像我们在剧院听音乐时,音乐会令我们产生共鸣,跟着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感,或喜或悲。

音乐引发了我们深藏的情感,我们可能比音乐所表达的更加欢乐,更加忧伤。

同样的音乐,因为每个人境遇和感受的不同,产生的共鸣也会有差异。

音中抒情怀   当一个人陶醉在音乐中时,音乐超越了身体的边界,“我即是音乐音乐即我”。

人们都可能在音乐中,看到自己,听到自己,获得多种需要的满足。

我们在音乐中,感受着各种情绪,在快乐、痛苦、愤怒与恐惧中,体验着多彩人生。

词曲作者用音乐表达人生,表达自我,听音乐者在音乐中找到共鸣

音乐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听者自我,镜映了听者的各种情绪感受,镜映了听者在生活中或许不曾表露的一部分。

某些在听者潜意识中的东西,都可能被意识化,从镜子中看到和感受到真实的自己。

因此听者从听音乐中,获得了自我心理治疗的作用,自尊得以部分修复。

音乐就像母亲,无怨无悔地静静陪伴着听者,让听者感到安全,让听者放下心理防御,让真实的自我呈现在音乐面前,不用担心音乐会嫌弃他,不用担心音乐会抛弃他,只要自己需要,音乐会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让听者不再孤单,不再害怕。

例如汪峰作词作曲的《存在》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表达出对生命的迷茫与呐喊:“我该如何存在?!”当一个人存在感不足的时候,这首歌真的是疗伤的首选曲目,以释放压抑的愤怒和恐惧,激励自己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不管你如何愤怒,在音乐中都是安全的。

音乐或许就像一个容器,容纳了内心的某些情感需要,使听者或歌唱者与音乐相融合,悦纳自我,跟着心的音乐节拍,谱写生命的朴实乐章。

音中增健康   音乐可以增进健康,辅治疾病,使人延年益寿。

经常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益于陶冶情操,舒心爽志。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

《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二十世纪末,波兰的弗罗茨拉城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

随后不久,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医院相继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音乐的声响会刺激人们的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使人产生快乐的情绪

人心情愉快时,血液里会增加一种促进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过于紧张的神经系统也得到调节。

这样,便能减轻或消除诸多症状了。

美国音乐治疗学家K?Bruscia在《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指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人们达到健康的目的。

”   我们在歌唱或聆听音乐时,不只听到音乐本身,更是进行了自体需要的扩展。

因此,在歌唱和聆听音乐中,对于提供内在的功能和情绪的稳定是有帮助的。

生命,精彩无限,音乐,魅力无限。

让心灵的音乐每天响起,余音绕梁滋养生命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