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巅的守望者:赵无极】守望者剧情深度解析

他在2010年3月31日发布的《2010胡润艺术榜》中首次登上榜首,其作品2009年公开拍卖总成交额为2.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成为全球艺术瞩目的焦点。

他的作品被陈列在巴黎卢浮宫,他成了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蜚声当代世界艺坛。

他的名字叫做――赵无极

3月31日,胡润百富连续第三年发布《2010胡润艺术榜》榜单,榜单内容为200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在世艺术排名

赵无极今年首次登上榜首,吴冠中名列第二,范曾排名第三,去年排名前三的三位油画艺术家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全部跌出艺术排名前五名。

本期画坛人物将走进赵无极艺术世界。

他让世界发现潜伏在纸上的中国      赵无极在他的漫游时代,一度做过毕加索的邻居,八十多岁的毕加索对这个矮个子中国年轻人一直青睐有加。

50年后,当赵无极自己也进入耄耋之年,在法国人心目中,他已经和毕加索一样声名显赫。

他终于走出毕加索的阴影和荣耀,成为新一辈人仰望并企图逾越的图腾。

他在纸面上导演的一场场黑白梦境,征服了以挑剔著称的法国人,更让全世界重新发现了潜伏在纸上的中国――它所倡导的艺术传统,与彷徨中坚定的变革。

他不完全认同中国传统的形象思维对艺术的影响,“山水”可以代表“风景”,赵无极却不认同,在他心目中,只有“自然”才是至高无上的,自然中存在着太多难以表现的内容,他希望自己能够捕捉的,不是对自然的再现,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那些能够触动内心的空间和瞬间。

恰恰因为人们常常容易忽略它们的存在,它们才更有表达的余地和价值。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的题目,都是《无题》      当人们仍然执迷于墨迹泼洒的萧萧落木与远山,赵无极却开始冥想,怎样将风和虚空,以及空气的流动,安置在纸上;当人们仍然臣服于黑白光晕交错的水墨世界,赵无极看到的却是色块撞击之后,“空寂的白色、安详的蓝色、令人绝望的紫色和枯黄色”与传统黑白写意拼合而成的无边忧郁。

对空间的把握仍然无法使赵无极满足,他需要寻求空间之上的一些内容。

在法国的前十年,他仍然局限于叙事性的绘画主题,《父亲的花园》、《暴风雨前夕》、《火灾》、《城市的痕迹》、《分裂的山》。

直到有一天,赵无极自己的画中,惶恐而惊喜地发现,原来它们竟蕴藏着自己情感,自己在落笔的刹那轻微的思想波动,愤怒,平静,彷徨,无助,激动。

情感因素在他的画中涟漪般散开,他从其中找到每一个时段自己的影子。

早年对色彩和空间的反复捕捉和锤炼,使他轻易地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直觉,他终于知道,自己辗转海内外多年,历经颠簸与磨砺,濒临放弃与挣扎,最终找到了自己画笔的出口。

他陷入狂热的创作热情中,伴随着自己汹涌而出的灵感,赵无极自己寻找的路上越走越远。

他把自己情感倾倒在上面,它们塑造的,其实只是他自己

他甚至摆脱了题目的束缚,不再创作叙事性质的作品,从1957年开始,他的绝大多数作品的题目,都是《无题》。

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信心不再接受符号的驱使,可以得心应手地绘制自己想要寻找和表现的东西。

他用黑白章法重述黑白梦想      法国这个最挑剔的国家终于接受了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国艺术家,赵无极作品满足了西方世界的东方想象。

2002年,赵无极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成为继朱德群之后当选的第二位华人画家。

他和贝聿铭一道,成为法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两位中国人。

然而,连赵无极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是,有一天,他会重新回归到曾被自己刻意回避的传统,重新回到一度努力的原点之上。

1971年起,赵无极开始重新创作水墨画。

赵无极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里,从传统之中获得了久违的力量,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早年激进的思维,以新的姿态重新开始国画创作。

几年前,赵无极应老友贝聿铭之约,回国布展。

这次他选定的主题是《黑白梦》。

黑白梦》以一面墙遮住门庭,踱步转过,别有洞天。

大量作品都被冠名以《无题》,传达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方禅意。

这次,赵无极舍弃了缤纷的色彩变化,转而反观黑白两色造就的独特的视觉经验。

从两种对立的色彩中,透视出情感和故事,以及无穷的力量。

采访无极大师,让记者更清楚地认知到,这位艺术家背离传统越远,距离真正的传统反而越近,就像漂泊与背离之后,他最终回归到60多年前曾被自己亲手剥离出画笔的黑白梦。

他在自传中平静地述说起命运对他的垂青,“历史就是这样把我推向了遥远的法国,让我在那里生根安居,然后又让我重返中国,使我内心最深处的追求终有归宿。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