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5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 测定和比较透析前、后两组患者的BUN,SCr,iPTH,β2—MG和血磷的下降率。结果CHD组BUN,SCr和血磷等小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与HP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PTH,β2—MG等大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对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方便经济,适合广大透析室推广应用,但对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尿毒症

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不能有效清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1],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患者出现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如营养不良、顽固性瘙痒症、胸腹腔积液、肾性贫血、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等显得特别突出,不仅给治疗带来复杂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使人们认识到常规低通量透析的局限性。因此,笔者对50例采用HPD和CHD透析方式的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PD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2 例;CHD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1~69 岁,平均4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透析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近3个月未出现感染性自身活动性免疫疾病,近期未使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常规使用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钙剂等药物。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及脱离观察。

1.2 治疗及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方式的血液净化治疗,经过两个治疗阶段,每一方式治疗时间为3个月。两组病人的基本透析条件完全相同,两种透析器均为聚砜膜,膜面积1.3 m2,均为一次性使用。均使用德国Fresenius 公司生产的4008B 透析机,碳酸盐透析,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普通肝素抗凝,血流量25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 min 。

HPD组:采用FreseniusF60型高通透性透析器,超滤系数为40ml·h—1·mmHg—1。

CHD组:采用FreseniusF6型低通透性透析器,超滤系数为5.5 ml·h—1·mmHg—1。

1.3 观察指标。

采用常规临床检验方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透析前、透析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全段甲状腺素(iPTH)的浓度、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试剂盒由爱康医院检验科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表1 透析前、后检测结果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HPD组共发生感染7 例次,其中肺部感染4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CHD组患者共发生感染13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其他部位感染5例;HPD组发生感染较CHD组显著减少。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