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图书馆精神?

【内容提要】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风貌,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职业修养,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种精神体现。文章通过列举图书馆懂书爱书、不懂书不爱书的诸多事例,最后归结为图书馆精神就是“懂书、爱书精神”。

【摘 要 题】理论探索。

【关 键 词】图书馆精神/懂书/爱书。

【正 文】。

1 懂书爱书——图书馆精神的核心。

什么图书馆精神,近几年图书馆学界已经讨论得沸沸扬扬,但如果到图书馆做一调查,却是鲜有人能准确予以回答的。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之不切合实际。因“图书馆精神”含有“精神”之所在,我们又常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故作为一个热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倒是十分期望此精神能够给图书馆界注入些许新的活力。笔者不揣浅陋,对此予以探究。 每一个行业总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总是说某某行业的行风或行业精神之类的话。如中国保险业在2003年把其行业精神概括为:“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1]同时我们也看到,并非每个行业都打出行业精神这块牌子,树立行业精神这面旗帜的。与图书馆行业相近的博物馆、档案馆,探讨其行业精神的似乎也不多见。 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2]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3] 以上论点,对则对矣,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种精神,而作为图书馆精神单独提出来,显然是不适当的。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无疑应具有胡军先生所概括的五个方面行业精神。但似乎把这五个方面的精神移作任何其他行业,称作其他行业精神也未尝不可。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著《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精神。[4]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5]。叶教授的概括十分精炼,正是这种精神体现了近百年图书馆精英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不懈历程。但其中的敬业和利人精神,仍非图书馆业所独有的特点。 “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6]通过20余年的图书馆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图书馆精神应是图书馆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精神风貌,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和职业修养,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种精神体现。因而笔者愿意把叶先生和程老师所提到的“爱书精神”扩展开来,提出图书馆精神就是“懂书、爱书精神”,以就教于大家。

2 “不懂书”的诸多事例。

什么叫“懂书”,从字面而言,即读得懂书。查遍辞书,并无解释的词条。如把读得懂书作为图书馆行业的“懂书”,那么天下大凡识字的人,都要高兴地说,我还是读得懂一些书的。但读懂多少书,读懂多少类书才叫“懂书”。似乎也是很难界定的。“懂书”的定义难下,我们可以试着举一些图书馆懂书的例子,那么图书馆行业懂书的范畴或许要缩小许多。 2002年12月9日的《南方周末》报道:巴金研究者、人民日报社编辑李辉致电巴金的女儿李小林,称其在京城某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其中一本内页有巴金的毛笔签名,摊主称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12月10日,北京报章以“巴金赠书惊现旧书摊”为题发表报道。此后尚有部分藏书者称,也淘到过国图流散出来的巴金藏书。[7]随后《工人日报》以“巴金赠书流失一事引人关注”为题报道称:此次发生在“国图”的赠书流失一事,虽需进一步的调查,但已对图书管理疏漏敲响了警钟,特别对于国家图书馆这样的权威机构,如何维护自己的声誉、妥善保护文化遗产、给赠书人以尊严和尊重,是相关责任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 此事在报章杂志和网络上迅速传播,闹得沸沸扬扬,堂皇的国家图书馆也会把世纪老人著名作家巴金赠书流落市场,因此大失颜面。由此可见,连国家图书馆也有不少不懂书的人。那么遑论其他众多的图书馆,不懂书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的。 其实在我国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中,尚存在大量的问题,有图书馆一次性把***资料处理掉的,有一次性把多年系列整套的报纸合订本剔除作为废纸处理的。前数年北京一个著名的图书馆曾经把众多的民国书刊一次性处理掉,引得上百位旧书摊贩趋之若鹜。这是因为在许多的民国书刊中,不乏能够作为文物的革命文献(新善本),不乏市场价已达上千元甚至数千元一本的新文学毛边本。更有甚者,一些图书馆把残破的线装书也有作为废品处理掉的,在这些所谓的废品中,说不定就有古籍善本或孤本的。这种情况在郑振铎、黄裳、叶灵凤等许多藏书家的笔下描述的大多是解放前的情况,不曾想,到了今天,仍不乏其例。 最近西安《华商报》4月12日报道:陕西省社科院图书馆处理民国旧期刊报纸,数量据说有数吨之多,这其中有不少民国解放区的珍贵期刊报纸,如解放区《中原日报》合订本,延安的《群众》合订本等。[9]在笔者看到的一份藏家目录中,即有此批图书剔除出来的近二千本民国珍贵期刊报纸的目录,据说需花费10万元方可收藏到。无怪乎陕西省社科院领导大为光火,痛斥其为“败家子”行为。 在藏书剔旧过程中,因没有一个标准可依,图书馆当然可以依据主事者的个人喜好随便剔除旧书了。而主事者是否“懂书”,又是否“爱书”,只有老天知道了! 正因为不懂书不爱书,许多图书馆的大批古籍文献甚至珍善本,数十年在大库里尘封土垢。许多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民国图书资料无人能够整理,无人愿意整理,甚至有人需要浏览一下也不可得。有些是当政者不知道此物有何用,而有些是把这些都当成别人不可触碰的宝贝。在有些图书馆要寻找一二个能够承担整理又愿意潜心坐冷板凳整理的,实非易事。而这种情况在全国收藏有古籍民国文献图书馆并非个例。 正因为不懂书许多图书馆存藏需要重点保护的图书许多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重点保护的珍善本,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文物局作为文物的主管单位也鲜有过问此事的。正因如此,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于2005年11月,数十万图书文物遭泄漏供暖水浸泡,藏有60多万册图书文献的地下书库灌进了大量的暖气热水。其中镇馆之宝清代善本乾隆版《大藏经》浸泡严重。这也可说是图书馆懂书不爱书的惨重代价。 正因为不懂书许多图书馆的革命文献(新善本)才混同一般图书列于大书库,任凭读者借阅。而许多图书馆员可以说还根本不知道“革命文献”、“新善本”、“毛边本”为何物。至于如何加强保护和利用,那么只能是天方夜谭。可以说,不懂书的例子在图书馆界比比皆是。但这在图书馆学界却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 正因为不懂书,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图书馆在采购图书中的随兴所至,任意采购,毫无长期的规划目标。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一个藏书系统丰富,有自己特点的图书馆,无一例外都是图书馆懂书之人,经过几代甚至更长时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而我们所最常看到的却是,图书馆主事者的频繁变更,采购人员的无章可循。图书馆馆藏的系统性因领导的变更而变更;整套图书或许因为采购人员的变动而中辍;图书馆因为急于补充馆藏而采购盗版图书。甚至有图书馆领导者以价格高低来取舍图书的是否采购,无论什么书,只要是价格高昂的,图书馆即望而却步。我们知道,许多图书在读者个人因财力的限制及个人利用率的问题,是不可能问津的,但如果图书馆也以此来决定图书取舍,那么,这样的图书馆藏书质量和结构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图书馆界没有懂书爱书精神许多图书馆的一馆之长,可以随便用一个行政领导,哪怕这位行政领导一年也没有读过几本书,大字也认识不了几箩的。甚至在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图书馆图书馆馆长也可以随便聘任一个外系的专家教授来主持馆务,来处理学校巨大的购书资金使用,指导甚至掌管着全校师生的阅读命运。此实非明智之举。正因如此,著名图书馆学人黄俊贵先生在《丑陋的图书馆学——实话实说访谈录》中有这样的愤慨:“现在正是如此,不学图书馆学!对图书馆没有多少了解的人可以当图书馆学教授;没有什么研究成果,没有多少学术影响的人可以当博导;对图书馆没有事业心,也不钻研图书馆的人同样可以当馆长,甚至去分管业务工作,难道在座学图书馆专业的同仁对化学、物理一窍不通,对历史学知之甚少,可以去化学系1物理系!历史系当教授?——这纯属自掘坟墓,十足的自戕行为。”[10]。

3 懂书爱书的真正内涵。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图书馆懂书的事例,那么我们也可以列举一些图书馆界真正懂书的例子。 正是因为有这种懂书精神,美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层次上,很少有本科生,也即要求学习图书馆学的要尽量的知识面宽泛,而又必须掌握一门专门的学问再来从事图书馆学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的图书馆界先驱很早即懂得图书馆精神的真谛,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早在1921即曾说到:“欧美各国多有图书馆养成所,美国之图书馆学校多有以大学毕业为其入学资格者,则图书馆事业之为一种专门职业,而必有待于专门训练也明矣”。[11]此后刘先生更强调“图书馆学乃是一门包含着许多科目的科学。把图书馆学和图书管理学等同起来是一种简单化的看法,是一种不了解图书馆事业内容的看法。仅仅有图书馆管理的知识是不够成为全面的图书馆学家的。”[12] 解放后,著名图书馆学家王重民先生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图书馆学系主任时,曾讲到:“图书馆馆员不能只保存文献,而不研究文献。人不知书,影响服务。我国各大图书馆都应当集中一批对各学科文献有深刻了解,对各种类型书刊有精到研究的人才,你们自己学有成就,才能更好地帮助来馆读者利用图书,使他们有更大成就!”[13]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也讲过:“图书馆学为专门科学之一,与教育、医学、工程等同属大学学系之一,内容繁博,有终身研究不足之概。图书馆职司典守,功在积聚,尤需终身以之——如果没有看过一二万本书,了解各科门径,就不能称为图书馆专家。”[14]。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