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 林巧稚为彭真之女治病

冬天的北京,寒风凛冽。

这是“文革”中的一天。

下午时分的东单菜市场路口,行人缩着脖子步履匆匆。

林巧稚路过这里,眼前出现了一个姑娘熟悉的身影。

姑娘低着头,目不斜视地走着。

是彦彦!――彭真张洁清的女儿傅彦

林巧稚想也没想,一把抱住了姑娘,连声问道:“你好吗?彦彦!”傅彦眼眶湿了。

记不清有多久了,没有人敢和他们家的人说话,没有人间他们一声死活。

林巧稚瘦弱的身体紧拥着她,让她感到一阵久违的温暖。

她知道林巧稚在问她:爸爸好吗?妈妈好吗?你们姐弟都好吗?   可是,她该怎样回答呢?她怎么能告诉老人爸爸妈妈都在监狱里,不准探视,不准通信;她和两个弟弟住在一间车库里,房子四面漏风,里面的冰冻得比外面还厚;可更加冰冷的是绝望的心灵……   这时,林巧稚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塞到傅彦的手里,说:“孩子,拿着……”她有些懊恼,兜里只有这点零钱。

泪水涌上了傅彦的眼睛。

她深知“牵连”意味着什么,“革命群众专政”的监督无处不在。

她什么也没有说,挣开了老人的手,快步离开了这里。

走到路的拐弯处,她忍不住回头望去,西北风吹过,掀乱了老人银白色的短发。

她看见,林巧稚站立在寒冷的街头,一动不动地目送着自己……   几年后的一个冬夜,林巧稚家里的电话铃骤然响起。

电话里传来了异常微弱的声音:“我是傅彦……想找……林大夫。

”   从北京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的傅彦病了,她得了“血崩”症。

村里的一位农民大嫂把她背回了北京

她的父母彭真张洁清仍在狱中,奄奄一息的她想到了林巧稚

没有丝毫犹豫,林巧稚傅彦接到自己家里。

从上次在东单路口见到傅彦,才短短几年时间,林巧稚已几乎认不出这个年轻姑娘了。

原本白皙清秀的傅彦,眼窝深陷,脸色发青,人已瘦得脱了形。

林巧稚立即给她做了检查,先设法止住了大出血。

第二天,她又为傅彦做了全面的检查,确诊为“子宫功能性出血”。

她马上安排傅彦住进了医院,亲自给她精心治疗。

她告诉傅彦,“子宫功能性出血”是内分泌紊乱所致,千万不能听一些医生摘除子宫的建议。

摘除子宫,见效虽快,但会使内分泌更加紊乱。

她疼爱地宽慰傅彦:“你还年轻,现在虽然是一个人,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林巧稚不会不知道,为傅彦治病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麻烦。

很快,就有人批判她,说她治病不讲阶级性,说她对“黑帮”的女儿如此关心,是政治立场、阶级感情有问题。

对这样的诘难,林巧稚回答道:“给一个人下政治上的结论,这不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给病人看病不能贴标签和带偏见。

我是一个医生医生医生的道德,我怎能见死不救!”   林巧稚:(1901―1983),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福建厦门鼓浪屿。

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毕业,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协和医院工作,后曾到英国学习和美国进修。

1959年由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首届当选的唯一女学部委员后又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妇产科杂志社总编辑。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彭真:(1902―1997),山西省曲沃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建国后一直兼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从1951年起兼任北京市市长,直至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失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和人身自由。

是中共第七、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1983―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张清平/百花文艺出版社《林巧稚》)。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