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得治胃

《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说胃的生理功能紊乱、不协调,或出现病理性的障碍,会引起睡眠失调,严重者发展为失眠。

中医认为,人的正气运行是一个不断升降、出入变化的过程,正气不断地从阴出阳,再从阳入阴,形成人一天的醒寤活动和睡眠状态的过程。

而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司变化”,如果正气不能通降,气机从升至降的转换变化受阻,人就会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

因此,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和睡眠密切相关。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59936.htm  过度熬夜的生活方式、喜怒哀乐七情过度、饮食无节、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以及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变化等都容易造成“胃不和”,这是当前临床上导致睡眠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围绕“胃不和”的病因辨证论治,通过药物和食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入睡难、易早醒,要消食导滞

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易醒,这类人通常伴有口臭、泛酸、上腹部胀闷不适,或兼有恶心呕吐、没有食欲、大便无规律等问题。

治法为消食导滞通降助眠。

常用中成药有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日常还可用陈皮、普洱、山楂泡茶,常饮为佳。

多梦易醒,要除湿化痰。

类人往往有多梦、易醒,胸部和上腹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呕,或兼有头晕目眩、身体困重、咳嗽痰多、口中发淡不渴等症状。

治法为除湿化痰、理气助眠。

常用中成药有平胃丸、二陈丸。

平时可常用陈皮、生姜、茯苓、?q豆、薏米等煮粥食用。

睡不沉、醒后难再睡,要暖胃散寒。

脾胃虚寒的人通常会表现为难以入睡,或醒后难再入睡,睡不沉、似醒似睡,遇冷尤甚。

类人大多怕冷,手足凉,腹中隐痛绵绵,食少便溏,或兼有小便清长。

治法为温里散寒,暖胃助眠

常用中成药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交泰丸。

食疗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红糖姜茶等。

梦中易惊醒的人多肝气犯胃。

类人同时还伴有脘腹和两胁胀痛,或兼有身体转动时两腰胁引痛,口苦、打饱嗝、放屁多、小便短赤频涩。

治法为疏肝理气,和胃助眠

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柴胡疏肝丸、龙胆泻肝丸。

日常宜常饮玫瑰花茶、蜂蜜柚子茶。

身体困重,出黏汗,要解表祛邪。

风、寒、湿等外邪易侵犯于胃,表现出难入睡或睡不沉,身体困重感,汗不多而黏等症状。

治法为解表疏邪,和胃助眠

常用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

平时宜常饮藿香茶、茯苓姜枣茶。

好的睡眠要从日常生活方式抓起,应尽量按照“昼行夜眠”的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晚餐不可暴饮暴食,尽量避免在睡觉前1小时内进餐、饮茶、饮酒、喝咖啡,以减轻胃的负担,才有利于保护胃的通降功能。

其次,要注意保持平和舒缓的心态,豁达的胸怀,使气血运行舒畅,气机能够顺利升降和出入,有利睡眠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