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谨防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乙型脑炎

儿童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及免疫功能均与年龄密切相关,罹患疾病的种类及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的年龄差别,同时,也更易受季节的影响。

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儿童发病的年龄和季节特点。

毕业论文网   众所周知,儿童的发热伴随抽搐虽然紧急,但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是发生在儿童特定年龄时期的、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相关的一种良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

所以,在门急诊,遇到家长抱着孩子大声呼救:“孩子发热抽搐了,快救救!”很多医生在紧急接诊患儿时,会同时安慰家长:“别急,可能是高热惊厥,一会儿就好了!”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夏秋季,准确地说是7、8、9月这3个月份,有经验的医生还要考虑两个若处理不及时预后非常不好的疾病――中毒细菌性痢疾乙型脑炎!   [中毒细菌性痢疾]   中毒细菌性痢疾是因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痢疾杆菌侵袭感染导致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

该病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

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发病机制可能和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过敏反应(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关。

中毒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多数为1~2 d,短者数小时。

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的在发热、脓血便后2~3 d时发展为中毒型。

该病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4型:①休克型f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②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③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④混合型。

中毒细菌性痢疾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大便常规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现黏液脓血便,镜检有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大便培养 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L。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核左移。

当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有应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方法各异,都较快速,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异性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对标本要求较低等优点,是较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中毒细菌性痢疾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

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 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最大剂量≤10 mg/次);或用水合氯醛40~60 mg/kg保留灌肠。

治疗循环衰竭 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改善微循环,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菪莨碱、酚妥拉明、多巴胺或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0.5~1g/(kg?次)静脉滴注,每6~8 h/次,疗程3~5 d,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抗菌治疗 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2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因近年来痢疾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菌株日益增多,故可选用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为B组虫媒病毒经蚊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 d,可短至4 d,长至21 d。

大多在感染后无症状症状较轻,仅少数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3期。

初热期 病程前3 d。

起病急,有发热、神萎、轻度嗜睡。

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常有腹泻。

体温一般39℃左右,持续不退。

此期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

极期 病程第3~10 d。

体温持续升高达>40%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

全身症状加重,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惊厥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

大多数患者经3~10 d的极期病程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进人恢复期。

恢复期 一切症状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转清醒。

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后消失。

重型患者需1~6个月时间逐渐恢复,但常伴有不同程度恢复期症状,如低热持续不退、意识呆滞、精神及行为异常、肢体强直性痉挛等。

半年后上述症状不恢复者称为后遗症。

乙型脑炎患者中有5%~20%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癫样发作、肢体瘫痪,严重者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血象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为(10~30)×10/L。

儿童有时可达40×10/L。

病程初期,白细胞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1~2 d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脑脊液 外观无色透明,偶呈微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在(0.05~0.5)×10/L,少数病例可达>1×10/L。

极少数患者脑脊液细胞在正常范围。

脑脊液改变10~14 d恢复正常,个别需1个月。

血清免疫学检查 测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由于正常人群可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故应取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抗体效价4倍才有诊断意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法   乙型脑炎患者初期症状不重,极期可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患儿住院后应密切注意病情发展,予以及时处理。

一般治疗 注意给患儿足量营养及水分。

高热惊厥者易失水,应给予静脉补液,但不宜过多,以防水肿加重。

一般补液50~80 mL/(kg?d),根据呕吐及进食情况而异。

昏迷者用鼻饲,注意口腔卫生,勤翻身,防止发生肺炎和褥疮。

对症治疗 采用综合性降温措施,注射退热剂及用物理降温,保持体温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