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笔记与《蕙风词话》关系考论】 李白玉阶怨中代表理想

关键词阮庵笔记五种 蕙风词话 况周颐 关系。

摘要将《阮庵笔记五种》与《蕙风词话》对校,可以发现《蕙风词话》对《阮庵笔记五种》容存增删讹脱、收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考察《蕙风词话》成程、校订《蕙风词话》,辑补《蕙风词话》收容。

况周颐以词论《蕙风词话》名世,另著有《阮庵笔记五种》等笔记多种。

《蕙风词话》容,有许多直接其笔记,试图通选择《阮庵笔记五种》例,与《蕙风词话》进行校勘及比较,梳理其笔记词话关系。

阮庵笔记五种况周颐作898至907年《选巷丛谈》《西底丛谈》《兰云菱梦楼笔记》《蕙风 随笔》《蕙风 二笔五种笔记总称,共八卷7则,刻清光绪丁(907)年。

《蕙风词话》共五卷35则,是况周颐其早年所著《餐樱庑词话》等几种词话笔记基础上,修订增删而成。

9年被刻入《惜阴堂丛》,9年单行。

唐圭璋先生又从况氏笔记阮庵笔记五种》及早年所著《香海棠馆词话》等辑录出6则不见《蕙风词话》容,分期发表936年《艺》月刊上,即《蕙风词话续编》(以下简称《续编》)。

笔者以丁刻《阮庵笔记五种》,与今通行王幼安先生校订《蕙风词话》进行校勘,发现《阮庵笔记五种》记录词话共55则,其见《蕙风词话》则,见《续编》30则。

另有则,容亦与词学有关,可以作词话补遗。

《蕙风词话》及《续编》对55则词话容,存增删讹脱、收三种情况。

由从《阮庵笔记五种》辑录出词话占到《续编》,极具代表性,可以例梳理出况周笔记与《蕙风词话》关系。

、由笔记考察《蕙风词话》成程。

《蕙风词话》是况周颐晚年对其早期词话著作修订与补充作,对其早期词话容多所增删

《蕙风词话》对《阮庵笔记五种词话容进行增删情况,主要是笔记词话见《蕙风词话》则7则,其余则相。

而《续编》身系从《阮庵笔记五种》等笔记辑出,所以不存增删问题。

阮庵笔记五种》这7则容,有6则《蕙风词话》被分别合并3则。

是《蕙风 二笔V音言外》与《蕙风 二笔V“音言外”再》两则①。

言外,词恒言也。

当作音言外。

《韵会举要》“徐曰‘声成谓音,词直音助,声不出音,故曰音。

直言曰言,曰言,词皆句外助,故曰言外。

’”据知徐竟作音。

词训“音言外”,谊殊优。

凡物者恒先,外者恒。

词必先有调,而以词填。

调即音也。

亦有腔者,先随长短句,勰以律。

然律不外正宫、侧商等名,则亦先有而者也。

凡人闻歌词,接耳,即知其言。

至其调或宫或商,则必审辨而始知。

是其征也。

唯其而难知,故古云知音者希也。

《蕙风词话》被并卷四则词话②。

言外,词恒言也。

《韵会举要》引说作“音言外”,当是所见宋如是。

以训诗词词,於谊殊优。

凡物者恒先,外者恒後。

词必先有调,而後以词填。

调即音也。

亦有腔者,先随长短句,後勰以律。

然律不外正宫、侧商等名,则亦先有而者也。

凡人闻歌词,接於耳,即知其言。

至其调或宫或商,则必审辨而始知。

是其徵也。

唯其而难知,故古云知音者希也。

二是《蕙风 二笔V紫霞题名》与《蕙风 二笔V续谈紫霞题名》两则。

临桂白龙洞有紫霞题名

按,宋杨缵继翁,守斋,又紫霞翁,洞晓律吕,著有《作词五要》,刻入姜白石《词》。

《浩然斋雅谈》云“缵鄱阳洪氏,恭圣太侄杨石子麟孙早夭,祝嗣。

仕至司农卿、浙东帅。

以女选进淑妃,赠少师。

廉介持,贵戚无不敬惮。

”不闻有迁谪事,不知何因游吾粤也。

紫霞题名,《桂胜》、《名胜志》、《谢志V金石略》并,象州谷先生献甫《补学轩集V游白龙洞记》云“壁有白龙洞三,其旁又有紫霞题名

”则先生亲见矣。

又《游丹霞岩九龙洞记》云“洞有题名二十四,曰‘子诚、子敬、子武,孚若游。

若问题岩岁月,已见南山。

’约明已前所矣。

”按,题名亦著录,宋人笔也。

孚若乃方信孺,临桂诸岩洞,信孺迹多矣。

丹霞岩宜州城西南五六里。

《蕙风词话》卷四并二十四则。

临桂白龙洞,有紫霞题名,桂胜名胜志、谢志金石略并。

象州郑谷先生(献甫)《补学轩集V白龙洞记》云“壁有‘白龙洞’三,其旁又有紫霞题名

”则先生亲见矣。

按宋杨缵,继翁,守斋,又紫霞翁,洞晓律吕,著有作词要,刻入姜白石《词》。

浩然斋雅谈云“缵鄱阳洪氏,恭圣太侄,杨石子麟孙早夭,祝嗣。

仕至司农卿、浙东帅。

”不闻有迁谪事,不知何因游吾粤也。

周公谨九日登高,《徵招》换头云“肠断紫霞深,知音远,寂寂怨琴凄调。

”歇拍云“楚山远,九辩难招,更晚烟残照。

”吾邑远楚南,周词云云,可霞翁游粤证。

三是《蕙风 二笔》“花蕊夫人辩诬”与“花蕊夫人死异说”,这两则增删,《蕙风词话》卷四并六则。

原长,兹不具录。

这种合并情况,身即增删程。

词话“音言外”则,是删笔记引即音韵训诂方面容合并而成;“紫霞题名”则,是删金石学容,增入周公谨词作佐证。

另有则词话《蕙风 随笔V三郎非年少》。

金仆散汝弼《温泉风流子词》,《关金石记》称其幽丽凄婉,画劲峭,有如拱璧。

唯起调云“三郎年少客,风流梦、绣岭蛊瑶环。

”则误甚。

按,唐玄宗生光宅二年乙酉,而杨妃以天宝四年乙酉入宫,玄宗年已六十有,何得谓三郎年少耶?。

则被扩充《蕙风词话》卷四三十四则。

金古斋仆散汝弼,良弼,官近侍副使。

《风流子V华清》作云“三郎年少客,风流梦,绣岭蛊瑶环。

看浴酒发春,海棠睡暖。

笑波生媚,荔子浆寒。

况际,曲江人不见,偃月事无端。

羯鼓数声,打开蜀道。

霓裳曲,舞破潼关。

马嵬西路,愁无会处,但泪满关山。

赖有紫囊进,锦袜传看。

叹玉笛声沈,楼头月下。

金钗信杳,天上人。

几秋风渭水,落叶长安。

”正三年刻石临潼县。

今存。

词笔藻耀高翔,极慨慷低徊致。

其“浴酒发春”,“笑波生媚”,句法矜炼,雅近专。

唯起调云“三郎年少客”,则误甚。

案唐玄宗生於光宅二年乙酉,而杨妃以天宝四年乙酉入宫。

玄宗年已六十,何得谓“三郎年少”耶。

“但泪满关山”,“但”衬。

增入了原词及对词分析与评价。

笔记创作早《蕙风词话》,出现增删,应是况周颐著词话笔记词话挑选出进行加工,再收入《蕙风词话》。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笔记词话修订程。

增删手法,是以词核心,将笔记与词无关芜杂部分删,增补与词有关容。

如关“紫霞题名”两则笔记,则考订紫霞翁其人,与词学有关,而二则记录是金石学容,《蕙风词话》将金石方面容全部删,仅保留郑献甫《游白龙洞记》引作紫霞题名确存而方志失证据,再增补周公谨《徵招》词作紫霞翁游粤佐证。

该词不见笔记容,可能况周颐发现材,将笔记修订成词话补入。

二是将笔记原记录性质向词话方向换。

笔记“三郎非年少”则,其记录目主要集辨别杨妃入宫唐玄宗年龄,驳“三郎年少”说,而非着眼词作身,记录性质是考据性。

《蕙风词话》则增入作者介绍及全词,并对词风、句法、用给予评,其着眼论词,这就使笔记考据性质淡化,而成以录词评词主、兼及考据词话性质。

这种增删词话成必然要,起到效是使词话容更集、性质更鲜明,观得到更充分佐证。

外,考察被删容,也能给研究者提供定信息。

如“音言外”则录《韵会举要》引《说》徐铉,对理“音言外”义即颇有价值。

二、通笔记订正《蕙风词话讹脱

《蕙风词话》今通行人民学出版社960年版王幼安先生校订(以下简称王)。

该对《蕙风词话》及《续编讹脱错误已多所修正。

笔者以丁刻《阮庵笔记五种》与王校勘,发现王幼安先生虽已做了量校订工作,但仍有不少讹脱,予以订正。

、《续编》卷七十二则,周稚圭诗“周稚圭丞撰录十六词,各系诗。

其系孟首……”《选巷丛谈V周稚圭系孙孟诗》作“其系孙孟首”。

孙孟,即五代人孙光宪,孟。

王脱“孙”,使“孟”变成人名,如不加笺,即完全不知所指何人。

二、《续编》卷二七则,录冯永年词,其《蝶恋花》词“南浦西山□不断”,《兰云菱梦楼笔记V冯永年词》作“南浦西山青不断”。

三、《续编》卷二八则,录黄体正词,其《水龙吟》词,词题作“春江闻 ”。

天涯芳草春初,美人何处潇湘隔。

离情欲诉,更沉鼍鼓,波寒瑶瑟。

蓦地龙吟,枝竹裂,江南江北。

恁迷蒙烟月,声声弄破,缥缈作、关山白。

吹散梅魂柳魄。

忆当年、动人凄恻。

高楼醉倚,清笙漫 ,红牙低拍。

回首离亭,万条飞絮,十年孤客。

到如今试问,紫鸾黄鹤,阿谁骑得。

按《汉语》,“ ”释义羊蹄菜和商陆两种植物③,与词容颇不谐。

《兰云菱梦楼笔记V黄体正词》该词题作“春江闻 ”,按《汉语》,“ ”义“笛”④。

“春江闻笛”则与容极谐。

四、《续编》卷二十则,录蔡秉衡词,其《事近》词“必□宵欢聚”,《兰云菱梦楼笔记V蔡秉衡词》作“必宵欢聚”。

五、《续编》卷二十二则,谓“比《茶余客话》…… 山先生曾官”。

《蕙风 随笔V阮葵生词》作“…… 山先生曾官”。

考《茶余客话》作者阮葵生,清乾隆进士,江苏山阳人,宝成, 山。

官至刑部侍郎,还著有《七录斋诗集》等。

《汉语》“ ”,释义“人名用”⑤。

六、《续编》卷二十三则,录屈《潇湘神》词,谓“《炙砚琐谈》引陆龟蒙《采词》‘问人则不屈不宋,说地则非潇非湘’”。

《蕙风 随笔V屈〈潇湘神〉词》作“《炙砚琐谈》引陆龟蒙《采药词》……”按,所引“问人则不屈不宋,说地则非潇非湘”,见陆龟蒙《采药赋》,该赋收入《全唐》卷八⑥。

七、《续编》卷二十五则,谓“按四印斋所刻《东山寓声乐府》阕调名正作《破阵子》,不作《定风波》,亦不云异名《醉琼枝》。

‘半醉醒’三缺。

”《蕙风 随笔V敬斋古今 》作“……末句‘琼枝半醉醒’五缺。

八、《续编》卷二二七则,记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王氏桂林曰燕怀堂,旧有城西南隅。

……墙已外即 湖矣。

”《蕙风 二笔V四印斋所刻词》作“……墙已外即 湖矣。

”按《汉语》,“ ”“杉”⑦。

杉湖桂林市区风景名胜。

可见,以况周笔记校《蕙风词话》,能订正《蕙风词话》很多讹脱处。

三、从笔记辑补《蕙风词话》收词话

阮庵笔记五种》有四则笔记应当视词话,但况周颐将收入《蕙风词话》,唐圭璋先生辑录《续编》也收录。

辑补如下。

其《兰云菱梦楼笔记V重晤半塘》。

甲辰四月下沐,江访半唐扬州。

晤东关街仪董学堂西头寓庐,握手唏嘘,彼诧外幸事,盖不相见已十年矣!半唐出示别所得宋人词四巨册,杭州丁氏嘉惠堂精钞。

嘉惠堂者,丁氏进呈藏,谕旨有“嘉惠士林”褒也。

计刘辰翁《须溪词》、谢 《竹友词》、严羽《沧浪词》、种只二阕,不能成卷。

张 《梦庵词》、陈深宁《极斋乐府》、张辑《东泽绮语》、李祺《侨庵词》、陈德武《白雪词》、王达达善《耐轩词》、曹宠《松隐词》、吴潜《履斋词》、廖行《省斋诗余》,汪元量《水云词》、张抡《莲社词》、沈瀛子寿《竹斋词》、王以宁《王周士词》、陈著《堂词》,十七。

《须溪》、《东泽》、《水云》三种,忆余与半唐官京师,极访不可得,《松隐》则昔只得前半,足也。

况周颐而言,也许只是记录朋友情感,并非探究词学,所以不收入词话

但以今人视角审视,该则容不仅真实记录了清季四词人两位交游,更重要是,王鹏运词学史上以校勘词集精严广著称,而则所记录王鹏运所收藏词集涉及到集名、版等,无疑是研究王鹏运校勘词学宝贵。

其二《兰云菱梦楼笔记V〈玉台名翰〉及朱淑真》则半段。

向淑真差有雅故。

戊子年校刻汲古阁刻《断肠词》,与四印斋所刻《漱玉词》合册。

庚寅秋, 钞鲍渌饮手校《断肠集》沪上,得淑真象摩弁卷端。

辛卯夏,客羊城,假巴陵方氏碧琳琅馆景元钞校。

又从《宋元诗》、《村千诗》、《名媛诗归》暨各撰辑补遗卷。

壬辰回京,仿黟俞氏《癸巳类稿V易安事辑》例,据集诗及它作《淑真事略》,辨《生子》诬,凡二千数言,编入《香海棠馆词话》,殆无不矣。

而唯簪花妙迹流传至今,则诚所不及,奚啻珠!

《蕙风词话》卷四十四则即该则笔记前半段,所引这整段收录。

《蕙风词话》记录朱淑真事迹词话共四条,卷四,尤以十则即笔记所谓“辩《生子》诬”容详细。

笔记这段不见《蕙风词话》,况周颐看,也许只是记录己研究朱淑真程,与词话容亦无多干系,所以不录入。

但这段详细列出了况周颐校勘朱淑真诗词集所用四种版情况以及辑补朱淑真诗集所用目,对今人而言,这既是研究朱淑真作品版、辑佚情况重要献,也是研究况周颐身词学研究活动及治学方法重要材。

其三《蕙风 随笔V冯三兄救吴汉槎》。

吴汉槎子 臣撰《宁古塔纪略》卷,言其父赐还事。

社诸公如宋右相国、徐健庵司寇、立斋相国、顾梁汾舍人、成容若侍卫固不忘故旧,而其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冯三兄力居多。

唯冯三兄, 臣但言壬子拔贡,京考选教司,迄详其里籍名。

按,《江南通志》康熙壬子拔贡无冯姓。

唯当借姓应试者多,如苏州俞虎姓宋,吴县滕凌云姓张,若不明,人何由考耶?或冯非江南人亦可知。

词史上顾梁汾与纳兰容若营救友吴兆骞是段佳话。

吴兆骞因顺治乙酉科场案被遣戍宁古塔,顾梁汾以寄吴兆骞两首《金缕曲》打动纳兰容若,多方努力终使吴绝塞生还⑧。

《蕙风词话》卷五有“梁汾营救汉槎事”则,引《梁溪诗钞》“兆骞既入关,纳兰成德所,见斋壁‘顾梁汾吴汉槎屈膝处’,不禁恸。

”等容。

虽然笔记所记“冯三兄”确实与词论无多干涉,但却是考证吴汉槎被救还这词史上有重要影响事件线,其又关到顾梁汾、纳兰容若等著名词人交往,具有定词学史价值。

其四《蕙风 二笔V元以词曲取士》。

元以词曲取士,籍无考。

当是用行卷,藉延誉图进取耳。

《蕙风词话》卷四十七则,有“元以词曲取士,籍无徵”语,即举南宋士人因填词称旨而被取入仕事数则,末谓“词衰元,唯曲盛行。

士夫精研宫律者有,闻君相提倡。

词曲取士说,不知何据而云然。

”与笔记容并不相。

元代是否以曲取士,是明代以就争论不休公案。

臧懋循《元曲选V序》称“或谓元取士有填词科,若近帖括然。

”《元曲选V序二》“元以曲取世士,设有十二科。

”⑨沈德《顾曲杂言》“杂剧院”条“元人灭南宋,以取士子优劣,每出题,任人题曲。

”⑩而反对论者亦复不少,《四库总目提要》就斥《顾曲杂言》“其论元人灭南宋以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V选举志》,绝无影响,乃委巷鄙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则否定臧、沈说“其说固诞妄不足道。

”提出“元初废科目,却杂剧发达因。

盖唐宋以,士竞科目者,已非朝夕事,旦废,彼其才力无所用,而词曲发。

”{}唐代习尚,应举者考试前把所作诗写成卷轴,投送朝显贵以延誉,称“行卷”。

况周颐对“元以曲取士”提出另种可能,即元代士创作词曲,就如唐代人将诗、传奇做行卷样,都是用以投给上层官员以收揽声名,图仕进。

说亦可备考。

则被收入词话,原因可能是容只涉及到曲,与词无多少关涉。

唐圭璋先生辑录《续编》也存失收情况即只况周笔记辑录词话,而对词话所附录他人词论及词作等容有录者。

如《选巷丛谈V徐穆词》则,记录徐穆录示“王西御先生论词绝句若干首”,王西御论词绝句全附录该则,《续编》卷二辑录该则收录论词绝句。

王僧保,西御,清咸丰仪征人,徐穆说他“词当世冠”。

其论词绝句计36首多。

王氏论词绝句身是较有研究价值词学献,如因非况周词话遂予删汰,免可惜。

又如《选巷丛谈V怀半塘词》则,记录况周颐与王鹏运交谊,附王鹏运寄况周颐《徵招》《忆旧游》《角招》词,这三阕词也被《续编》收录。

再如《蕙风 二笔V半塘四印斋所刻词》则附录了《四印斋所刻词》全部目录,《续编》亦失收。

孙克强先生《广蕙风词话》,罗辑补况氏词话详实,亦仅卷七《餐樱庑词话删稿》收入王西御论词绝句与“重晤半塘”则{3},余者都成遗珠憾。

综上所述,《蕙风词话》对《阮庵笔记五种》容存增删讹脱、失收三种情况。

梳理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考察出《蕙风词话》从笔记词话修订成程,订正《蕙风词话》,辑补《蕙风词话》收入新容。

况周颐除《阮庵笔记五种》外,尚有笔记多部,若将其所有笔记分别与《蕙风词话》进行比较,必能深入发掘出更多有价值容。

作者简介张宇,扬州学学院国古代学008级博士生。

况周阮庵笔记五种[]南京清光绪丁刻该各则无标题,各则标题笔者据义所加,可参见笔者硕士学位论张宇《阮庵笔记五种》校[]南宁广西学学院,008下所引该原标明笔记名及标题,不出。

况周颐著、王幼安校订蕙风词话[]北京人民学出版社,960下所引该原标明编名卷数则数,不出。

③④⑤⑦ 汉语[Z]武汉湖北辞出版社、成都四川辞出版社,99359,57,37,59。

⑥ 董诰全唐[]北京华局,9838398。

⑧ 袁枚随诗话[]北京华局,96079。

⑨ 臧懋循元曲选[]北京华局,9793。

⑩ 沈德顾曲杂言[]傅惜华辑国古戏曲论著集成(四)[G]北京国戏剧出版社,9605。

{} 纪昀四库全总目提要[]北京华局,99780。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长沙岳麓社,99867。

{3} 况周颐著,孙克强辑考蕙风词话V广蕙风词话[]郑州州古籍出版社,00339,03。

(责任编辑古卫红)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