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任务,不可能的市场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传统媒体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任务”,而非“市场”。

须知,“任务”是可以主观拟定的,“市场”则是客观存在的。

一枪爆头,拉丹毙命。

这种重大新闻爆发之时,往往是传统媒体的“雀跃日”。

就新闻的处理、报道的深度而言,在这种时刻,传统媒体最容易发现自己的价值,最容易感觉到自己还为人所关注。

有人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头版组合到一起,认真观览、比较一番,评头品足,取长补短。

这似乎是报业长久以来的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有助于相互促进和提高。

隐忧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越来越像是媒体人的自娱自乐。

在品评之时,我们都很清楚,除非同城报纸、面对面竞争的报纸,这种对比并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所谓的高劣,只是一种“业内对比”,是“圈里人”的竞争,至于读者买不买账,只能寄望于“业内人士”和普通读者的“关注重合度”。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办报的人、看报的人。

如果“办报的人”和“看报的人”观点比较一致、重合度较高,那么,这种业内的版面对比和竞争则有价值;如果“办报的人”和“看报的人”因为价值观相差较大而导致对报纸版面认可度、喜好度出现偏离,那么,这种对比意义就不大了。

很多人会说:我是编辑,但我首先是读者;我所想,即为读者所想。

这是有道理的。

但问题在于,一张报纸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报社独特的“小圈子文化”,这个“小圈子文化”能否代表大多数读者的想法,尚存疑问。

我经常重复一个观点:对传统媒体而言,媒介研究(包括传播机构、传者)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但受众研究(读者、观众)还是一个严重的短板。

受众研究成为短板,自然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我们是大众媒体”,受众的数量太庞杂。

这在过去可以成为理由,在今天就有点牵强了;因为很多新媒体已经借助科技手段轻松实现了这种掌控,典型的就是微博

不仅微博的门户网站可以掌控用户的全部注册资料,即便博主,也可以借助地域和分类功能,轻松了解自己粉丝的状况。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第一个首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受众,因为受众决定了你的生存空间和市场空间(甚至可以说,受众市场市场受众)。

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是要向新媒体学习的。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过来的传统媒体,尤其在观念方面,并不到位。

简而言之,传统媒体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任务”,而非“市场”。

须知,“任务”是可以主观拟定的,“市场”则是客观存在的。

说到这里,老高就不能不提到“微博控”、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的一个小故事了。

这些经济界人士的思路,恰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思维短板。

据说在上学的时候,一位同学找到李开复,请他帮忙参谋一下自己的一个创新项目。

这位同学痴迷于围棋,所以,他想研制一种下围棋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在当时想必是一种“创新”,即便现在,似乎也没听说过有谁研制出来。

但创新是否意味着有未来?李开复给他同学的建议是否定的。

他说:别做不可能的研究。

这位同学放弃了这一项目,后来成为创业家、投资家和作家。

就专业领域来看,下围棋机器人,属于“专业的”、“高端的”创新项目,也属于市场空白。

这是一个“可能完成任务”,同时也是一个“不可能市场”,因为它的市场空间极其狭窄。

传统媒体而言,也经常存在“围棋机器人”之类的诱惑甚至陷阱。

所谓诱惑,在于“机器人下围棋”――这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并无人占据;所谓陷阱,在于“围棋圈子”――如果没有广泛的受众,而只是“圈里人”的自娱自乐,后果也会相当可怕。

很多时候,尤其重大新闻出现的时候,我们第一关注的不能是“圈里人”,而应是身边花钱买报的读者受众

真正领先的媒体――无论新旧,必须成为一只嗅觉灵敏的耗子,哪儿有蛋糕就往哪儿咬一口,哪儿蛋糕大,就往哪儿努力。

一间房子很舒适、很休闲,但没有蛋糕――那也不去。

门户网站早就开展了电子商务,而且依照他们的实力,打败当当、卓越不在话下,事实上没有。

是他们心慈手软吗?不是。

真正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他们总能在向电子商务发力之前,发现更加赚钱或者更有前途的蛋糕,比如微博

发现了大蛋糕,谁还在乎窝窝头呢?这种直指市场的灵敏嗅觉,或许是传统媒体最需要补上的一课。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0 次访问